孩子为什么从小要多读诗,背诗,诵诗,且先

从小即能熟读千家诗歌的孩子为什么看起来就与众不同?从小多读诗,背诗,诵诗,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其实答案很简单,三句话即可了然: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万卷惑自释。

腹中多有诗书的孩子其生命秀于外,慧在中,相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更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中幽微处那些无处不在的真善美。如,当一般人想道出其心中的某种感谢之意时,或是想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时,又或是在宁夏塞外看到炊烟与落日时,他们嘴里顶多只会挤出几句人云亦云的浅俗大白话,甚至是脏话,而腹有诗书的孩子睹此一幕,口中顿时即可油然拈出一句句绝佳的应景表达——“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大雅·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读千首,其境自有。

诗是高雅的音乐,《孝敬·广要道章》中,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能改变社会风气,诗更能正人性情。诗歌大量反复诵读,时间一长,渐渐即可领会出其中的韵味、声律、意境,不知不觉,在高雅氛围的潜移默化下,自身的审美素养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获得认识美,享受美,感悟美之能力后,最终,他自然也能澄明出其天性里那颗本来就美而善的心灵,进而自立起一份尽善尽美的事业,亦或是自创出诸多尽善尽美的艺术。文化文化,即是说文可化人,而诗又是文化中第一悦心的部分,要想学富五车,最好的途径自然是先从腹中先装下千家诗起。

读诗有什么好处,《论语·为政第二》中,孔子直接这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就是说,读诗,是让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一颗天真童心的最好方式。心清灵,纯朴,人间就是天堂;心蒙蔽,虚妄,人间就是地狱。

三,天下第一好事,是多读书,而读书的最好入门处即是诗词歌赋,因为诗词歌赋是有韵律,有意境的文字,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想像起来又妙味悠长,有如时雨化心,让人忘我在其中,而丝毫不会觉得累。丝毫不觉得累,自然就能爱上读书,爱上读书,自然就能在以后其他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将这习惯一以贯之,进而触类旁通,一明百明。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不论是百家诸子,还是那个时代的外交家们,他们对话都很简练,基本上没有一句废话,就是源于他们措辞时经常会直接引用《诗经》等经典书籍中的原文来发问或是作答,对方一听便知其意,假如那个人听了却丝毫读不懂对方引经据典之语中的背后内涵,那就说明他小时候的诗书底子太差了,这样也就没有人能瞧得起他,以此,当年那些想入孔子门下学习的人,孔子开门见山就只一句:“不学《诗》,无以言。”在当时,假如一个人连《诗经》都没有读过,孔子是不屑跟他讲一句话的,更别说教他了。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先生曾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诗》能入经,即说明诗歌是中华文明之大美,之大智慧所在。中华民族历经沧海桑田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仍能保持着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不是依靠经济,政权,更也不是依靠土地,雄兵,而是文明,是如诗一样先进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泱泱中国在每次历经屈辱和磨难后,还能及时站起来并走向再一次的繁荣复兴的根本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3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