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感,治国之道――损上益下和抵巇之术。
《易》的损卦和益卦,令我突发感想:治国如种树。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当然,后者是愚昧无能短视的外在表现。
种一棵树,首先你要保护好,不能让其它动物把它啃食了、也不能让别人把他偷走了。这里就涉及到了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还要平衡。
损上益下是正确的:树长到一定程度,上面的树叶和果实会自然脱落,融入树下的泥土,泥土也就有了充足的营养,自然而然的就把养分输送给树根,树根继续输送给整棵树,形成无限循环。这样,这棵树就会健康茁壮、充满活力的成长、壮大,从而“基叶(业)长青”,因为符合了长治久安之道。
损下益上是错误的。这是愚昧、短视、无能的表现。滥用外力,用刀斧砍切树根,无异于杀鸡取卵。结果是整棵树倒下来死掉,只有树根尚可存活。(这里整棵树可以代表人类社会的三个阶层:基层、中层、高层。树根就是基层百姓)。最后只有树根尚且存活,就像基层百姓的言论:谁当皇帝,咱就当谁的老百姓;平平安安、幸福无边。但是中层和高层,可就没这么自在了。(基层、中层、高层是构成树的三个主体,本为一体,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很多人的认识是:高代表贵、低代表贱。这是舞文弄墨的书呆子们的迂腐之见。阳乘阴、阴承阳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如果下面的阴不肯承载上面的阳了,阳还能高高在上吗?马上就变成了垃圾、废墟、灰烬。以类旁通,所有的人事都是同样的道理。
做事情,对与错拿什么去定论?自然的法则,天道。顺应天道的是正确的;违背了天道,即使暂时是正确的、成功的,最终会发现是错误的、衰败的:天之道,生养成藏,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是自然之子,所以人道与天道共通,人道要顺应天道。这个天人合一的道,也是人君治国之大纲,是重中之重。
话再说回来,社会状况呈现出损下益上的局面也就违逆了天道,那么就会产生社会矛盾。矛盾起初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要采取抵巇之术(政治措施)及时挽救;如果没有及时补救、制止,矛盾即将愈演愈烈(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罚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最终,导致政治措施无法弥补、挽救。这时候也就完全处于危险之中了,政权即将面临被取代、被颠覆的宿命。
鬼谷子的抵巇就是采取政治措施补救。看到社会产生了矛盾,懂抵巇之术的人就开始有所作为了。也就是针对缝隙的大小程度,采取不同的抵巇之术来针对,做到对症下药。
抵巇术的抵法有两种:世可治,则抵而塞之;世不可治,则抵而得之。(1世界局势出现缝隙、矛盾的时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弥补、挽救。2世上的矛盾、缝隙已经发展到了无法弥补、挽救之时,那就彻底把它打破,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总之,鬼谷子针对巇的三种状况,针对性定制了三种应对态度:
世无可抵,深隐以待时;
世可抵,则抵而塞之;
世不可抵,则抵而得之。
鬼谷子又用历史上五帝和三王的事实做了一番证明: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当此之时,能抵为右。(当此之时就是鬼谷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春秋战国。右,就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右,也就是上。现在正是天下大乱之时,用抵巇术积极作为,才是上策)。鬼谷子还说了一句霸气的话:“自天地合离终始,必有巇罅,不可不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由此看来,分分合合是所有事物的必然规律和法则。“分”就是“巇罅”,一旦有了“巇罅”就要抵之以法,对各种矛盾、隐患积极的采取针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