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自家孩子辅导功课,算有偿课外辅导吗?
算当然算!比如老师会跟孩子这样说:
“我给你辅导功课,你就得给我拿出成绩!”这难道不是有偿吗?
那这样的老师就该被投诉该被开除,要不然教育公平何在?要不然我文化水平不高,孩子成绩落后怎么办?要不然,你也给我免费辅导,要不然,就把你孩子的分数线提一提,这样也勉强可以。
如此巨型的脑回路,前几天就发生在网上。
一位家长投诉,一对夫妻教师假期给自己孩子补课,让这位家长的孩子面对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并提出以上要求。
笔者不禁感叹,照此推理下去,是不是说今后招聘教师的时候,为了防止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必须加一条,“膝下无子”?
否则以后,任你是北大清华小剑桥,硕士博士博士后,一律不予录取。
滑天下之大稽。
一、嫉妒,不只是有色眼镜
妒忌原本就是七宗罪之一,也是人与人交往中难以越过的沟坎。
只是,在妒忌心疯涨的时候,有人能及时止步,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有人却亦步亦趋,错误推给别人,怜悯留给自己,贻笑大方。
采石矶头,诗仙李白的墓地安静地坐落着。
只是,有些后人,大概不希望这位留下无数经典的诗仙,能安静地休息。
不少自诩“诗人”者,常常在这里留下自己的作品,不知道是要“诗仙”鉴赏,还是要晒晒一个理论:
无论你再厉害,还不是落得一抔黄土,数风流人物,还看洒家不是?
如此酸溜溜的腐气,被一位智者看透,也题诗一首:
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事情记载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恰恰也反映了,妒忌这种情绪,自古都有,玩好了春风十里,玩不好一臭百年。
妒忌别人流芳百世,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也算人之常情,只是把情绪拿出来晒,还把错误归结于对方太强,这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妒忌,不只是有色眼镜。看自己可怜,看别人好运,这种情绪如果没有适当的遏制,更会衍生一些或啼笑皆非,或令人发指的人生大剧。
理性对待嫉妒,合理规划自己,不是所有的弱小都值得同情,不是一切的弱势都源自不公,唯有真正的强大才是挥斥方遒的资格,苟且算计,只能嗤笑人间。
二、为人师,为人父,榜样为重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生为父,日日为师。
更耳熟能详的,就像《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可是,那位投诉的家长,真的做好“老师”这个角色了吗?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样学样,觉得自己学不好,全因为自己父母不是老师,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经常听办公室里同事讨论: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常常把家长也算进去,让他们苦恼不已。
毕竟自己不学书本久已,早跟不上如今教书育人的节奏。
我想,大概原本的导向,是要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只是未曾想,在知识层面,家长不甚擅长而已。
也有老师在家长群里说:孩子是你们的。
如此的大实话,听上去也无力反驳。
可见,老师与父母,父母与老师,真要分个一二三,画个三八线,根本不现实。
摆得清自己的位置,认得清自己的责任,划得清育人的界限,方能明白:有些情绪晒不得,有些责任推不得,有些责问发不得。
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
种茄子长不出辣椒来,好榜样带不出恶棍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怒一妒,都可能成为孩子未来的行事准则。
所以,慎言慎行方为上策,不骄不躁可为榜样。
三、人生最大的优势,是自己争气
写简历的时候,总有一项是要填自己的优势。
用滥了的词,大概是“善于学习”,“乐于沟通”,“积极乐观”之类的。
可是,我却很少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或者说简历上写的东西,我真的能够做到吗?真的能够做好吗?
也常常羡慕那些,脑子比我好用的人,沟通比我顺利的人,处事比我老道的人。
事情的关键也就在这里,如果羡慕过了火,也就成了嫉妒。
这时候的判断,总会把别人的优秀归结于客观,而忘记了人生最大的“把柄”,总是握在自己手里。哪些“把柄”呢?
首先,志向
西楚霸王项羽,历史上带有各种标签。
有人说他力拔山兮气盖世,乃当世真英雄;也有人说他目光短浅,不适合称王称霸。
《史记》中,项羽在刘邦之后进入咸阳,大肆烧杀掳掠。
谋臣韩生,对项羽建议: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
意思是,在关中建都,一定可以称霸天下。
项羽不听,一心想归乡: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来霸王自刎乌江,与当时目光短浅的决定,可算呼应。
后来韩生说:
“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他的意思是,楚霸王徒有英雄的外表,却没有英雄该有的气魄和远见。
《墨菲定律》中说:有许多人,一生中无所建树,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设定的目标不足以释放全部潜能。
如果一个人的目光能比别人更远,那这种看不见的优势,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点,还给他更精彩一点的人生。
其次,对弱势的自信
为什么体育比赛中常出现黑马?
很大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去挑战时,才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反过来,最难走的却是卫冕之路。
这些都说明,即便是弱势,也存在激发人潜能的独特作用,用得好,就是黑马。
别人家长是老师,孩子得天独厚近水楼台,那自己孩子不呆不傻,有什么理由一定会落后于他?
成年人的世界也是一样。
有人天生自带金钥匙,有人天生自带发动机,至于最后谁跑的远,一看自己,二看运气。
没有优势,但我未必会输,这就是每个改变不了出身的普通人,无奈却必须拥有的自信。
最后,自我评价
知识只是一方面,要在社会上立足,情商智商逆商缺一不可。
前几天与同学吃饭,谈到学生时代那些学霸,多数也在从事普通的工作。
他说:瞅他们学习那么好,不也跟我一样。
确实,知识的积累讲究方法,为人处事更讲究方式。
学会了这些方式方法,才够得上触类旁通,才在人生路上不瘸腿。
人生就是一个学校,自我的评价不能只放在现实的校园里。
想取得优秀的毕业成绩,需要学习的东西,也绝不只局限在数学英语。
这就是自我评价最该有的标准:需要以生存,以生存得更好为目的。
人生的考试没有参考书籍,只有我们自己用心去发掘,那些需要学习的生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