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江南丹桂飘香,北方红叶绚烂,枝头果实累累,高天碧空万里……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处处美景醉人。
这是生机勃发绿色延伸的中国。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各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喜讯频传。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已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中秋、国庆假期,人们在“颜值”不断提升的绿水青山间尽情享受自然之美。云南亚洲象往返行进超过公里,人们呵护象群、人象平安的画面温暖人心,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个生动范例。
这是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主席在年9月30日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层林尽染、绚丽多彩,杉树林青翠欲滴,芦苇在风中摇曳,飞鸟不时展翅掠过。假日里,居民刘君带着孩子到公园游玩,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沿运河三湾段岸边步行,察看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情况,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码头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把脉开方,推动沿江11省份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协同发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正式启动十年禁渔,长江生物将更好地休养生息、稳定繁衍。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巍巍秦岭到壮阔祁连山,从青藏高原到东北黑土地,习近平总书记都牵挂在心,殷殷嘱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林海苍翠连绵。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我们一定继续大力发扬塞罕坝精神,把这片林子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到年,林场有林地面积要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86%,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说。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无数个“塞罕坝”,正汇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
秋高气爽,登上青海省玛多县海拔米的牛头碑,放眼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碧波万顷,藏原羚、藏野驴悠然栖息。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听取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了实时监测情况,并分别同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杂多县昂赛澜沧江大峡谷两个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视频交流。
当年曾与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员索索,如今骑着摩托车风雨无阻地在源头巡护,每个月有元的管护收入,“从牧民到生态管护员,乡亲们尝到了甜头,更自觉地加入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护队伍。”
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海南热带雨林、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南山、普达措——目前,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深入推进,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从高寒到热带雨林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较好地保护了区内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立法步伐,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制修订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50余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护重要生态空间。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
——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万公顷,居全球首位。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
——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议定书,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中国正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付出艰苦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累计批准实施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严格履行条约义务。中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超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所确定的17%的要求。
——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波黑内雷特瓦河上游,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乌洛格水电站项目正稳步推进。“水电站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节省标准煤约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3万吨。”乌洛格水电站项目经理张华说。
“一带一路”是开放发展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伙伴涉及4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逐步构建,纳入多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承担与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中国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在亚洲,中国定期举行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在非洲,中国将生态保护作为主要合作领域之一,向有关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备。在绿色经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全球80多个国家受益。
中国的“绿色答卷”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将在昆明举行。“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的世界意义。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和决心。”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新的征程上,中国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与世界各国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远看青山、近嗅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