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广东顶级护理大咖回国武汉归来再

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89.html

又一批战疫英雄回家啦!

当地时间6月10日,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会见即将启程回国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感谢中国为塞抗疫斗争提供的巨大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专家组的辛勤付出,并向专家组每位成员赠送了塞尔维亚的泥土。

当天深夜,布尔纳比奇还专程到机场为专机组送行。

中国援塞抗疫医疗专家组于3月21日抵达,其中3名成员于5月2日回国,另有3名轮换成员于5月4日抵达。

在塞奋斗的80多天里,他们带去中国经验、广东做法,与塞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参加了余场活动,行程遍布塞全境,协助塞方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此次归来的专家中,来自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成守珍便是其中一员,在武汉奋战了60多天后,她主动请缨援塞再战疫情,她说:“呼吸重症护理是我的专业,当党和国家需要我出征援塞时,我职责所在,责无旁贷。”

广东卫生在线马上连线,为你送上她的战疫故事!

去时尚留青丝,归来满是白发。

4月7日,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名驰援湖北医疗队员返回广州。飞机舱门打开,一个瘦小的身影走下舷梯。接机的同事惊讶了:“是成守珍主任,她头发怎么全白了?”医院党委书记骆腾走上去,一把抱住她,热泪盈眶。

成守珍是中山一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和广东省护理学会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58岁的她虽然头发逐渐变白,但常染着,她喜欢用年轻的姿态带着年轻护理工作者一路奔跑。在武汉前线,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时间打理,头发几乎全部变白。这没有减弱她的魅力,反而更让人心折。

“我去武汉时,宿舍前面几棵树光秃秃的;后来下雪,白茫茫什么都看不到;几经风霜雪雨,等我们走的时候,已经是枝繁叶茂。”成守珍说,树的变化可以看见一座城市的复苏,头发的变化则看见她的拼搏,也可以看见中山一院医疗队“打过最难打的仗,啃过最硬的骨头”的担当。

▲成守珍

3次请缨

拿下“4个24小时”奇迹

第一次听说武汉爆发疫情,成守珍就敏锐地觉察到危机。

“一旦疫情扩大,就需要大批护理人员冲到最前线。”成守珍说。她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等传染病战斗,医院疫情防控流程,春节前几天开始,医院加班,组织全院科、区护士长开会,提醒护士长做好各科护理人力储备,医院部署人手开设发热门诊,筹建隔离病房。

成守珍还通过省护理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专委会发出倡议书,倡议全省乃至全国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这场战斗中。

广东的战斗开始不久,武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1月24日,大年三十,医院接到通知,要求选派一批专家紧急驰援武汉。由于提前做好了准备,成守珍迅速确定了支援的12名护士名单。

最初的名单里,成守珍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医院领导考虑她的年龄和工作需要,说“让年轻人先上吧”,成守珍只好留下,含泪送别医疗队员。

不久,听说国家要再次抽调一批顶级专家,其中两名重症护理专家,成守珍和ICU的护士长一起又报了名。在等待出发的时间里,在她的感召带领下,中山一院短时间内共有名护士踊跃报名——她精心挑选了余名护士,组建成4个梯队,随时可以出发前往驰援。

2月6日晚上9点,医院紧急召开党委会,任务更新,国家要求中山一院派遣一支30名医生、名护士的医疗队。“任务非常急,立刻要上报名单,”成守珍说,因为准备充分,不到2个小时她就完成了护理人员集结和动员。

她自己也再一次请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呼吸、危重症护理是我的专业,我带的姑娘、小伙们在最危险的前方奋战,我怎能不跟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2月7日,成守珍被任命为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与医疗队队长、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朱庆棠一起率队入鄂。此时,在医院的高度重视下,她和同事组织全院护士进行疫情防控培训多人次,不仅提升了医疗队员的护理和院感防控水平,也为本院留下了一支同样强大的护理队伍。

▲出征武汉,成守珍(举旗者)三次请缨终于成行

飞机起飞不久,她就和队长朱庆棠等讨论分工、排班以及党总支部部署。“这是一场战争,我们就是在打仗,从飞机降落那一刻起就进入了战场。”成守珍说,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完成常规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抵达武汉后的第一个24小时,整建制接管了两个原非传染病房的普通病区,从无到有建成了符合要求的隔离病房;第二个24小时,两个病区收满位重症病人;第三个24小时,我们开始做好有创呼吸机械通气等准备;第四个24小时,我们又在普通病房开辟具有ICU功能的‘高级生命支持单元’。”成守珍说这“4个24小时”的奇迹已经成为武汉战疫护理工作的代表作。

通过人力、物力协调,增加仪器、高端设备完成具有ICU功能的高级生命支持单元,是成守珍和她的团队的应对举措之一。它不仅大大提升了重症患者救治水平,还相当于让协和西院ICU床位扩充了25%,“有高级生命支持单元的支持,我们负责的非ICU病区是武汉最早实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的病区,也是开展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最多的病区。”

当时中央电视台闻讯而来,拍摄中山一院专家的临床救治时,拍到了成守珍的背影。看到防护服上熟悉的名字,不少好友才知道她去了武汉。

深入病房

创造生命奇迹

在武汉,有些医疗队遭遇人手不足,特别是重症护理工作者不足的难题,中山一院没有这个担忧。“我们带来的是一支经历过急诊、重症训练的护理队伍,其中90%都有重症监护的经历。”成守珍说。

她本人也是重症护理的顶级专家,是医疗队最大的底气之一。年中山一院成立以呼吸、重症为主的内科监护室,她就进入监护室并担任护士长,从此在重症护理领域深耕多年,带领团队申报首批国家临床重点护理专科,率先在ICU建立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参与多项国家护理标准、规范、共识及卫生政策的制定,也参加过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

中山一院接管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很多人有重度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问题。而且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狡猾多变,病情随时可能加重,这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应变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月13日下午1点,一名新冠危重症患者突然发生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生死攸关时刻,成守珍让人见识了她的技术和担当。

“马上行气管插管!”在场的医疗专家从容发出指令。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护理中,气管插管是最危险的操作,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感染。当时几位护士都抢着上,成守珍没有让时间浪费,和团队一起快速做好气管插管的物品准备和配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对每一个动作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是成守珍和她的团队依旧干净利落,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随后,她又和两位年轻的护士在没有耳朵听诊的情况下插入胃管留置,建立静脉通道。看着患者血氧饱和度快速回升,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大家松了口气。

▲成守珍(右三)医院战友共同战斗

成守珍带到武汉的护理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最年轻的护士才23岁,但是她们用高超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护理奇迹。

比如,她们还为一位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72岁高龄患者实施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留置术,是武汉协和西院首次开展这项新的护理技术;为一位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的患者做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解决了静脉治疗的难题。“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考验护理技能是否过硬。”成守珍说,有人问她给团队打几分,她说,“满分!”

满分不仅要打给年轻护士,也要打给成守珍自己,她是促成奇迹的幕后推手。20年前,成守珍就在中山一院组织每月一次的全院“ICU联合查房”,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查房,分享讨论疑难复杂、危重罕见护理病例,交流新知识、新技术,迅速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20年的坚持,早已是收获的时刻。

2月13日的抢救,就发生在成守珍与朱庆棠、副主任医师罗益锋和护士长李智英等专家进行的联合查房时。

这也是“医护患一体化,救治康复全覆盖”模式的体现。医院的支持下,朱庆棠、成守珍和团队联手策划了这一新模式,为每一个患者分配了两级主管医生和护士,根据诊疗需求安排相应的主诊专科医生负责到底,并积极开展特殊的专科护理,实施患者全程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我们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协作、前线后方群策群力、急救与治疗并重、新冠肺炎和基础病并重、护理与康复并重等举措,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成守珍深入病房,以精准的专业判断,不仅指导护理工作,还积极参与疑难病例讨论,为临床救治贡献了不少次神助攻。

她还喜欢和患者聊几句天,给每一名患者送上爱心小卡片。“我们强调有深度、有温度的救治和护理,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5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