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校长李文华教育,就是尊

编者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超级课堂》周刊推出《校长说》栏目,聚焦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发掘有作为的新锐校长,展现武汉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智慧、办学理念,以及在学校管理上的新思路、新探索。

校长名片: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校长李文华。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品德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教33年,做学校管理27年。带领全体育才二小人扎扎实实共同践行“同成教育”这一特色育人模式,学校、学生、教师在国际、国内获得多个高层次奖项。发展到今天,学校以“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高品质办学效果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校长李文华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教育是什么?从事教育管理的时间越长,越强烈地感觉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理念怎样创新,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规律。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把每一项教育常规做好。

如何呵护天性

让学生“玩出名堂”?

年7月,因疫情而顺延了一个月的高考交出了五个“零”的高分答卷。一群刚下考场的孩子相约回到育才二小看望童年的恩师。这其中,就有当年的武汉市高考文科第一名、我校届毕业生夏启洋。他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绝不是仅会读书的孩子,他们是会学更会玩的孩子。

我始终认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才会学。教育,就是要尊重规律,引导他们将天性和潜能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让孩子们“玩出名堂”的课程和学习空间。在现代化的“创意坊”,孩子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魔盒、微电影制作等有趣的课程中感受创造未来的愉悦;互动式“非遗公园”“楚剧舞台”,以及版画、剪纸、舞狮舞龙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HAPPY吧,酷乐堡”是健身训练活动区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名字也是孩子们自己取的!

此外,结合语文拓展性阅读研究,学校开设了“悦读天地”“电子悦读空间”。结合数学的思维创想课程,改建了“数学广场”,这里有孩子们喜欢的书籍,还有“数字沙发”“数学邮票”等有趣的数学元素。这些空间,拓展培养语文素养,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让课间变得更好玩、更有趣。

现在,我们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物理空间释放教育能量,开设了70多类校本课程。在这里,孩子们玩机器人、玩艺术、玩发明……让教育回归孩童天性,拓展多元通道,学生在探索中选择最适合的成长路径,“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名堂。

面对家长的诉求学校应有怎样的姿态?

办学过程中,难免遇到家校矛盾。为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多数学校成立了各级家长委员会,我校也是如此。一次,我在参加六年级家委会座谈会时,家长们抛出了一个难题:教室的桌椅旧了,学校可以更换吗?坦白讲,作为校长,我有我的顾虑:六年级的孩子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而且以往六年级的桌椅是最易“受伤”的。现在换,合适吗?但是,思忖片刻后,我当场答复大家:给全体六年级学生更换新桌椅。

听到这个消息,六年级的家长在群里欢呼雀跃,孩子们也特别高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家长们和孩子们主动发起了一份倡议,号召大家都要爱惜新桌椅,并组织每个孩子在倡议书上签名。看到倡议书上的一个个名字,我既意外又感动。

学生桌椅老旧了,绝不是简单的“换与不换”的问题。既要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又要从教育合伙人的角度权衡,以“同理心”来看待家长们的诉求。这两种立场不是对立的,而是能实现双赢。

回归成长本真,推心置腹地理解家长的心声,不让家校沟通变味儿,也不流于形式。在成长的“马拉松”中,我们都是一起向孩子喊“加油”的那群人。家校响亮而优美的和声,最终汇成孩子前进的原动力、加速度。

选择“学区房”和遇到好教师

哪个更重要?

我一直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和一群优秀的老师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实践的磨砺和文化的浸润,不可能成就名校和名师。那些“三年成就名校”“五年成就名师”的口号显然没有尊重教育规律。

我想跟大家讲讲我旁听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就像一节课。台上是数学老师,台下也坐满了数学老师。台上的老师在讲解一道题的思考方法,台下的老师在做笔记。我随意瞄了一眼坐在我旁边的老师,发现她的书上已经写满了题解,一道题标注了至少两种以上不同的解法。这节“教研课”很充实,前后有两位老师主讲,讲解完毕后,无论老少,每一位教师还现场完成一份小试卷,40分钟很快过去。此时,本节“教研课”的组织者——教学主任给每位教师又布置了课后作业:围绕今天讲述的方法,构思四种有意思的数学题,并且一定要原创。

这节“教研课”是一个缩影,它呈现了教师们真实的教研状态。此外,我特别欣赏的还有教师们常常在课间开展的“小教研”,为解决当天教学的某个小问题大家自主开展的探讨,有时候甚至还争得脸红脖子粗。年长的教师常常会向青年教师传递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要首先教学生学会思考,其次是掌握方法、触类旁通,因为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

回归教育初心,教师们不去急功近利地追求结果,而是脚踏实地引导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将最朴素的教学常规落实到课堂的每分每秒,学生乐学,这才能成就一批“好教师”,而更多的好教师自然而然会成就“好学校”。我认为,选择再贵的学区房不如有缘遇到专业扎实又有爱心的好教师。

“四颗糖”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什么?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有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先后奖励了四颗糖,看似不讲原则,看似奖罚不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人说,教育应怀有善意的初心,善意的前提是教师懂得平视孩子;教育应该有真诚的先知,先知的意思是教师能够把问题看得更全面一些,更深入一些。

在这里分享一个师生之间“借1分”的小故事。每次测试学生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5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