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于托尔斯泰系列小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我知道托尔斯泰是通过读《战争与和平》,严格地讲我当时并没有看完,那个时候还在上学,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把这本恢宏的巨著仔细读完。过了N年之后,我阅读了托尔斯泰更早期的作品:系列小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的战争,是托尔斯泰亲自参加过其中的战争。
第一次描写了沙皇时期对外相关战斗中,俄罗斯士兵和军官双重特点。他们既浑噩,也有一定的责任感;他们既胆小,偶尔也无畏。托尔斯泰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军官与士兵。
这或许是为他日后写《战争与和平》积累了思路和题材吧!
02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的背景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是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的短篇小说集,不仅表现出托尔斯泰对战争生活的体验和深刻理解,而且从战争道义和心理探索的特点基础上,也展现出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初步展露出以后构思《战争与和平》的创作才情。
三部曲分别为:
《年12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年5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据说,俄罗斯皇后在读了《年12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之后,忍不住潸然泪下。以至于沙皇因为欣赏这部作品,下令将托尔斯泰的原著译成法文,并将他从危险区域调离了。
对于这件事我们很容易理解,因为在这本书中,最开始颂扬的只是祖国和战争。彼时,托尔斯泰还是个刚入伍的新兵,他拥有饱满的热情,沉溺于英雄主义之中。他没有在保卫塞瓦斯托波尔的士兵们身上发现野心与自负,也没有看到任何私心。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部崇高的史诗,而书中的英雄,则“崇高得可以与古希腊的英雄媲美”。
后来的故事主题思想却逐渐发生改变!
这事实上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这场战争发生在克里米亚,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缘起于土耳其国内的宗教问题,当时土耳其境内的耶路撒冷地区,诞生耶稣的伯利恒被全世界的基督徒视为圣地,最开始伯利恒由罗马的天主教会管辖,从16世纪开始,信仰天主教的法国逐渐拳头变大,成为圣地的管理者。当时的土耳其国力也不算弱,皆因为它的宗教宽容政策,使得此圣地的管辖权只被同时控制在罗马教会和法国手里。
然而到18世纪末,随着法国爆发大革命,内部问题都搞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圣地的事,此时主要信仰东正教的俄国,则趁这介时机取得了对圣地伯利恒的管辖权。
到了年12月,时任法国总统的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并于次年登基称皇帝。当时拿破仑三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也为了争取国内外天主教徒的支持,拿破仑三世遂开始与俄国争夺圣地的管辖权。
而一向以“东正教的保护者”自居的俄国,是不肯不会交出伯利恒圣地的管辖权。不仅如此,俄国还变本加厉,趁帮助奥地利镇压年革命的机会,同时迫使土耳其对俄国重新开放黑海海峡,这才是俄国的真正目的。
年2月,俄国派特使出访土耳其,以武力威胁土耳其,迫使土耳其承认俄国对圣地的管辖权,并正式承认俄国对土耳其境内所有东正教徒的保护权。
虽然早在年,俄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条约中只是要求土耳其保护其境内的基督徒及其教堂。从此俄国从此便以“土耳其东正教基督徒的保护者”自居,但土耳其对此却并不承认,也不敢承认,因为土耳其境内有万东正教徒,如果土耳其答应了俄国这一条件,那无疑将会使沙皇尼古拉一世成为“土耳其第二个苏丹”。
俄国在土耳其的野心和挑衅,也引发了英国和法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