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物理名师工作室系列微课九

九《滑轮》授课人:马晓琴 名师简介马晓琴,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初中物理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物理)硕士毕业。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就职于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获得乌市大赛课一等奖、二等奖,乌市论文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次,参与编写乌鲁木齐市中考复习资料,乌鲁木齐市第五批名师工作室学员。名师说课    由于微课没有办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所以就需要使用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本质以及区别。本节课主要使用滑轮的动态过程来分析力的关系和距离的关系。学生们在学习滑轮的时候往往是死记住公式,做题的时候直接套公式就完事了,但是题型稍微一变化,或者是所给的量不是公式中的量,学生们就不会分析了,所以本节课主要将滑轮看作分析对象来得出公式,当已知条件发生变化时,学生们也可以自行分析各个物理量,来得到相应的关系。   1.首先展示滑轮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叫做滑轮,对滑轮下定义。接下来感受和认识滑轮的应用。通过展示学校升旗时的照片以及起重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种轮子在使用时有所不同,从而知道滑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一类是使用时轴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叫做动滑轮。并且用动态的图进行展示。   2.接下来主要探究定滑轮的特点。首先对滑轮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到力的大小关系以及方向的关系,再通过位置变化来分析绳子末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之后通过受力分析来探讨横向定滑轮的关系,横向滑轮的分析也是学生们的一个重灾区。最后通过画图来分析定滑轮的本质,找到定滑轮中杠杆的支点及动力和阻力,再画出对应的力臂,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定滑轮是相当于等臂杠杆了。   3.再之后使用相同的方法来介绍动滑轮的特点。在介绍动滑轮上力的关系时,使用的隔离法的思想将滑轮隔离出来来分析受力情况,再推出各个力的关系。微课研讨   组内点评(节选)   这节微课效果很好,直观清晰,非常容易理解,课件制作精致,知识点逻辑性强,语言连贯准确,难点突破到位。学生看了,很容易接受各种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很棒的微课。微课制作时动画有他的优势,实际实验地位也不可忽视。   这节微课就理论上来说,直观清晰。但是往往实际实验操作和理论得出的结论,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理论上认为省力的情况,往往实际操作反而会费力,实际实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认识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后面讲额外功,机械效率做铺垫。   马老师的课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流畅,从滑轮的定义入手,将滑轮进行分类,之后以受力分析详细的讲述了两种滑轮在不同方向拉物体时的特点,之后对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明确滑轮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定滑轮实质的讲解,得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整体来说语言亲切而流畅,用词准确,非常值得学习。   在微课制作方面来说,这节微课动画效果很好,直观容易理解,课件制作精美,在讲解每句话的同时动画同时进行,可以将看微课的人的的思绪集中在课堂上,表达效果很好。讲解过程中图文并茂,较为生动活泼,但我也注意到有文字被遮挡,可能需要调整部分图片的位置,另外,马老师的PPT上字体大小是非常合适的,细节的处理方面比较得当,非常值得我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去学习。   对于一个十一分钟的微课来说,马老师已经将滑轮这节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知识点方面较为全面,有助于学生自己进行系统的复习,是我之后努力的方向。   马老师的语言亲切,情绪饱满,且语速适中,总结和过渡都非常生动,整个教学过程娓娓道来,突出物理思想。在滑轮的构造辨析和功能特点方面,马老师通过(动图)图文并茂呈现,使得理解难度大大降低。最后延伸的知识点,点到为止,主次分明。总体上教学设计紧凑,结构完整,知识点全面,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很值得我们学习。   马老师的微课思路清晰,语言亲切,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娓娓道来,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对定滑轮的特点的讲解,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衔接合理干脆;课件动画形象贴切,有助于学生对两种滑轮特点的理解。改进建议   1.在描述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考虑用一个直接手提重物的动画做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此特点;   2.后面动滑轮的讲解有点仓促,在讲动滑轮省一半力时教师对照动画一定要交代当拉力是在竖直向上方向时,不能只在课件里打出来。如果斜拉会是什么情况,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另外水平方向的动滑轮是否也省力,应该仿照定滑轮的讲解,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定滑轮省力特点的理解;   3.最后微课结束前应该对之前的两个实例做出判断,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这样前后呼应,本节课的整体性就比较好。   (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微课虽“小”,但能解决学生大问题!学生日积月累,思维终会有质的提升!附:乌鲁木齐初中物理   92中汤玫:这节微课思路清晰,语言干练,录制效果非常好,保存了准备上完实验课让学生观看。疑问:最后一句要让动滑轮最省力,拉力要与重力方向平行,为什么不说竖直向上拉?   12中汪志刚:这节微课动画效果很好,直观容易理解,课件制作精美,讲解思路清晰,语言连贯准确,声音洪亮,难点突破到位,但个别文字被图片遮挡,要是调整一次就更好了   71中杨建军:微课非常棒,大家踏实做,出微课集,可以全疆推广使用啦!咱们可是人的团队啊!   33中李希斌:这节课动画制作效果很好,语言清晰流畅,知识点讲的也比较全面,是一场难得的好课,我对视频中动滑轮省一半力,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竖直向上拉,忽略动滑轮重力和摩擦力,而且匀速拉动才可以省一半力。第二:斜拉的图应该改正一下,这个正确的斜拉图和斜拉下的力臂我已经在我上传的图片里画了。第三:斜拉也不一定省力,这个我上传的图片里也写了。总得来说,马晓琴老师的微课逻辑性和受力分析都很到位,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   98中马彦芬:这节微课效果很好,直观清晰,非常容易理解,课件制作精致,知识点逻辑性强,语言连贯准确,难点突破到位。学生看了,很容易接受各种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很棒的微课。   42中柳玉新:马老师的微课画面唯美,音质清晰流畅,前后衔接自然,受力示意图准确清楚,整体法分析简洁明了,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学生一定特别喜欢!   15中徐婉丽:马老师的课,涵盖知识量大,包括了定、动滑轮的基本知识点。讲解细致,用词准确,边讲边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比记忆。在学生对滑轮有基础认识后,再通过杠杆解释实质,多角度理解滑轮。不管是新学,还是复习对学生都很有帮助。   58中季红霞:马老师的课,语言流畅,娓娓道来,包括了定、动滑轮的基本知识点。讲解细致,用词准确,边讲边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比记忆。中考复习很有帮助,值得我学习   98中郑娇:马老师的课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流畅,从滑轮的定义入手,将滑轮进行分类,之后以受力分析详细的讲述了两种滑轮在不同方向拉物体时的特点,之后对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明确滑轮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定滑轮实质的讲解,得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整体来说语言亲切而流畅,用词准确,非常值得学习!   八一中学吴倩:马老师的微课—滑轮。课件清晰,语言流畅。循序渐进引导、分析、归纳。全程应用了对比的思想方法讲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环节设计将定、动滑轮的概念、特点、本质娓娓道来。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听课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也是随着马老师的讲解渐进性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应该可以都做到听懂学会,这就是课堂的实效和成功!值得学习!个人习惯在最后会趁热打铁抛出一个思考“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拉力方向的机械滑轮有吗?或直接给出“滑轮组”的概念,为下节课做好铺垫,这节课就相对完美了。另外,马老师的这节课的收尾略有一点点仓促啦以上只是个人拙见嘞。   达坂城中学马建国:三遍聆听马晓琴老师《滑轮》微课,收获:1.选取的课件朴实无华、简洁实用,充分发挥了课件在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2.语言精炼清晰,从概念到特点再到原理分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内在逻辑性强。一点建议:课尾可有个简要小结,再以图片等方式展示一下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物理的有用、有趣,是不是更受学生喜爱呢。专家点评市教研中心张万军:本节微课主题明确,结构设计合理,课件美观,动态演示效果明显。教师语言清晰,声音悦耳,语速恰当。对两种滑轮,分别从四个方面讲解了各自的特点,分析了本质。建议将斜拉作为学生思考的问题给出。对什么是改变力的方向做一定解释。 撰稿/ 刘金星马彦芬陈焕泽郑娇编审/张万军王占庄陈昭晓十《电场强度叠加的方法》授课人:樊毅彬  名师简介樊毅彬,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教师,第八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二等奖;参加自治区讲课大赛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物理奥赛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一等奖若干;被新疆物理学会授予“特级教练”荣誉称号。多次参加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组织的论文、微课、课件比赛获一、二等奖。名师说课   

教学设计思路:

  电场强度的叠加是高考的难点,很多学生只会最基本的场强叠加方法,遇到必须要用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束手无策,本节微课旨在提供几种特殊方法进行场强叠加,通过课件动画让学生真正领悟。故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1.会用特殊方法完成电场强度的叠加   2.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使用特征,如何选择特殊方法进行场强的叠加   教学过程   一.回忆场强叠加的一般方法:   二.场强叠加的特殊解题方法   1.等效法:   2.对称法   3、微元法   三.知识点总结   教学反思:   电场强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学习电场一章的基础。设计本节课的出发点是学生对场强叠加的特殊方法不熟悉,遇到一些题目不能入手。在本节微课中,通过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体会特殊方法的妙用,总结什么情况下用对应的方法去解题,以及每种特殊方法的使用特征。只有学生“悟”出方法的核心精髓,才能学懂,这才是学习的本质。当然,由于微课时长的限制,只是挑选了一些经典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要掌握好方法,还得在课后再挑选一些经典的题目进行训练,真正达到触类旁通。微课研讨   组内点评:   《电场强度叠加的方法》这节微课分三部分:一、场强叠加的一般处理方法;二、场强叠加的特殊方法;三、习题精讲。教学内容整体上保持着与高考时刻接轨,合理紧凑,将近年来高考中频繁出现的电场叠加问题归类总结。让本来复杂繁琐的问题清晰明了。基于矢量合成法的对称,补偿法微元法,极限法等方法分析的明确精细,让学生能够找准定位,灵活应用。习题的选取很经典,处理方法源于基础而又高于基础,循序渐进,将场强叠加的特殊方法娓娓道来。   对本节课,大家一致认为场强叠加的特殊方法总结精确到位,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非规则场强叠加的困难,而且体现了物理思想方法的灵活多用。改进建议   1.每一种方法讲解完毕后,都有对应的例题,如果再加入相应的变式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效果会更好。   2.课堂的容量比较大,可以考虑分成两个专题微课。附:乌鲁木齐初中物理   54中郭伟:樊老师在电场叠加微课中,用基本的电场叠加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做铺垫,引出几种特殊的电场的叠加法,带着大家探索特殊电场叠加的特征,从而找出破解问题关键所在。加上基本处理方法总共有6种,而且每种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容量大,但是逻辑清晰,语言精炼,方法概括到位,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收藏的素材。   69中穆文宁:樊老师选举的例题非常典型,由易到难,一道题中可以渗透几种思想,在清楚讲解每道题思路和方法之后又留有余地,让同学们自己体悟不同方法适用的题型,延伸思考。   31中田晓佳:等效法、对称法、微元法、极限法+补偿法,多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很厉害,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来再遇到电场叠加的问题,可以分析用哪种方法解决,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8中宋中磊:樊老师的微课完成了我一直有想法去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就是将近些年来高考中频繁出现的电场叠加问题去归类总结。这类问题对于没有受过类似培训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无从下手。基于矢量合成法的对称,补偿,微元,极限等方法分类比较明确和精细,让学生能够找准定位,灵活应用。这种思想还可以触类旁通,迁移到类似电场的矢量的叠加比如(万有引力,库仑力,磁场)等等,真是在授学生以渔。   1中杨彬:微课从最基本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入手,层层深入,解决电场叠加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这些都是学生的难点,樊老师讲解的深入浅出。题目的选取很经典,收藏现在这部分的高考题都不按常理出牌,用已有的方法,解决未学过的问题,好些问题还与大学物理相关,樊老师的总结到位。   31中毛婵:樊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平时备课太懒,很少总结,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看了樊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教师自己总结,筛选习题,认真备课之后,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让人一下茅塞顿开。学生也能更好理解知识,难点也更容易突破!   1中赵春华:樊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从一般到特殊,层层递进,将多电荷电场叠加问题阐述得清晰明白,实操性很强,值得借鉴和学习。樊老师平时就很注重方法的教学,他本人也是个热爱学习,对教学工作非常有追求的研究者。从这节课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教学功底。我感觉多电荷电场叠加首先要先讲好两电荷叠加,在连线、中垂线、以及其它任何一个位置,叠加结果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理解会用之后,多电荷的叠加大部分都可以看成是多组两电荷的叠加问题。可以再加上均匀带电圆球壳内部场强和外部场强的一般结论,这个可以跟万有引力类比,让学生体会平方反比定律的普遍规律。   1中郭公礼:可以加个量纲法,场强的叠加法就更全面了。   1中胡新丽:樊老师,勤奋认真,这样的课,他有很多,平时一贯注重积累,真是要给樊老师一个手动的大写的赞。   70中杨杰:樊老师的微课将电场中的难点场强的矢量叠加,用不同的方法分类解析出来,不仅有效解决了非规则电场叠加的困难,而且体现出了物理思想方法的灵活多用,对学生真的是一节实用性极强的微课:学会必有用!总结全面,受益良多!   41中孔小宁:几种叠加方法总结的特别好,源于基础,高于基础,层次分明,值得学习! 微课引发研讨:   (1)60中穆文宁:可不可以在讲清楚每道题思路和方法之后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体悟不同方法适用的题型,延伸思考?   31中田晓佳:总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可以加一两道练习小试牛刀。   (2)8中宋占磊:这种解题的思想可以类旁通,迁移到类似电场的矢量叠加,比如万有引力,库仑力,磁场等。   (3)1中郭公礼:特殊法中可以加个量纲法   (4)1中樊毅彬:补偿法除了万有引力电场这块儿,还有哪儿经常用?   54中郭伟:全电路中也有应用补偿法。专家点评:   教研中心张万军:   看了樊老师的这一节微课,让我们对对称性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矢量运算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独立性、微元法和叠加原理的联合使用,理论上讲可以解决中学物理遇到的所有矢量运算问题。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这样做往往会很麻烦。如果巧妙利用题目中一些对称的特点,将会大大简化问题的运算过程。   樊老师选择高考典型问题,以对称性解题思想为核心,兼顾其他方法,给我们展示了对称性思想解题的魅力。高考复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问题,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这些思想方法的真谛,理解其实质,尤其是慧眼发现问题的对称性,将会提升学生解题的品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称性等思想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包括数学,化学等学科中,彰显物理学方法论的功能。   方法不是空中楼阁,要在问题中体会,在问题中灵活应用。我们要能看出表面上不对称事物背后的对称,把不对称的问题“整”对称,从而简化问题,达成解题目标。撰稿/郭伟毛婵编审/张万军王占庄张丽

END

审核/叶子

编辑/陈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