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战机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基础机型发展出数量众多的衍生型。单座版为战斗机,为配合金主买家的各种需求而修改生产的机型,若单纯以数据计达到了23款之多;
双座版为攻击机型,分为核武器轰炸机和战术对地攻击机两种。乍看之下,法国人似乎对各种作战需求考虑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反观之则说明战机不具备多功能用途。
那么到底是“专机专用”好,还是“一机多用”好,在装备界存在长期的争论。不过法国的一些做法仿佛给了大家些许提示。
一、法国人的苦衷
法国达索公司在设计幻影战机时采用了轻量化机身设计,这样加强了机动能力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
为了进一步加强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法国选择了一款便宜但性能并不突出的M53涡轮扇发动机。这样算下来,虽然M53的性能并不强,可凭借幻影的轻量身板仍达到了四代机对动力的要求。
不过如此思路带来局限性,为了保持基本的动力水准,幻影不敢随意增加设备以改善作战能力。整个机体必须通过重新设计,在保证基本动力功能的前提下删减配件。最终为了适应任务的多样化,幻影开启了多衍生型模式。
这样的结果对于只购买单纯战斗机或双座攻击机的中小国外客户尚能应付,但身为欧洲空权大国的法国来说,由幻影战机担任主力战术作战机种的后果,便是因为其不具备多功能应用弹性,使法国空军拥有数量规模却不具备战术弹性。
这一缺陷在日常战备训练中还不凸显,不过进入战争状态就不好说了。最大力度的实锤来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当时参战的法国空军“大而无用”让自己都感觉到了尴尬。
幻影MK2型的诞生,被视为摆脱这种困境的解决方案。在过去只能一招到底用于制空战斗的幻影C型,搭载了能够同时用于对地、对空作战的射击控制系统,而成为具有“现代化多功能”战机含义的MK2型。
不过法国空军对“多功能战机”的期待,已转移到下一代“阵风”战机上,因此在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且能够挂载丰富多样化的“阵风”F3战机问世前,法国空军都只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对幻影战机进行了小规模的性能提升。
这也让达索公司不得不改变策略,将幻影MK2型战机视为“外销专用商品”,导致只有希腊和阿联酋采购了一部分战机。
二、M53涡轮扇发动机
M53涡轮扇发动机算是斯奈克玛公司的第2款涡轮扇发动机,并且是为战斗机专用的低旁通比设计。所谓的“旁通比”也被称为涵道比,简单来说就是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涵道)的风量,与进入发动机但不进入燃烧室(外涵道)风量的比值。
一般来说,客机强调飞行安全性,因此旁通比比较高,而战斗机强调飞行性能,所以旁通比相对低一些。
M53发动机由12个模组构成,以Erekuma燃油控制电脑为主的,全自动数字化发动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发动机为单轴涡轮、3段低压压缩机兼具进气扇,以及5段高压压缩机所组成,压缩机的定子为单纯的固定角度式设计。
根据制造商斯奈克玛公司的说法,这种设计是考虑到潜在客户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维修和操作成本的需求只能将发动机往单纯、简便化进行设计。
其实这只是斯奈克玛公司的借口而已,他们的前一款作品是模仿改良了惠普公司的JTF10发动机,因为整个工程太过复杂而宣告失败。投资失败的斯奈克玛只能迅速推出一款简单可靠的产品回收成本而已。
“简单可靠”的代价就是性能上大打折扣,M53的总压缩比为9.8,推力重量比为6.5。相比于同时代的飞机,英国龙卷风战机的发动机BR、通用安装在F18上的F和F16使用的惠普公司的F,后3款发动机的压缩比都在20以上,推力比都在8左右。
相比之下,法国人的M53性能太过于弱势。发动机性能上的不理想也拖累了幻影的销量。M53之所以只安装在幻影上,是因为飞机的设计采用轻量化和降低空气阻力的外形设计,虽然发动机性能不强,但利用飞机本体还是保证了动力性能。
M53发动机分为3款分别为2、5、P2型。2型搭载于幻影的原型机上;第一代量产版搭载了推力为公斤的5型;年以后生产的搭载的是P2型发动机。
P2型发动机更新了低压压缩机和涡轮机,推力上升到了公斤,单价也因此增长到了万至万美元之间。不过随着价格的上升,M53发动机系列的性价比愈发降低,因此更加无法获得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