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弘扬塞罕坝精神,继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传教育,科学、节俭、务实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谆谆话语直抵人心,充分彰显出大国领袖以实际行动号召和引领大家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的精神价值,为让我们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绿色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精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和高度升华,是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不断掌握、传承和弘扬的精神血脉和致胜密码。
牢记使命,勇担重任。党有号召,使命必达,用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上个世纪50年代的塞罕坝,草木不生、风沙漫卷,“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使得“向荒漠进军”成为紧迫任务。年9月,名来自全国24所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和当地名干部工人一起,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党的召唤,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平地起惊雷”,吹响了向荒漠进军的战斗号角。一代又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信念和坚持,践行了初心使命,体现了责任担当,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唱响了对党忠诚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在对党绝对忠诚、践行初心使命上积极有为,一方面,要锤炼过硬政治品格,自觉发扬对党忠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真正将讲政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主动扛起责任担当,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将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一件件具体工作落小、落细、落实,通过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中实现自身价值、作出应有贡献。
艰苦创业,勇敢攻坚。筚路蓝缕,越挫越勇,凭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身处全国造林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塞罕坝建设者们不惜伏冰卧雪、风餐露宿,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永不言败的韧性、斗争到底的精神,愣是在连续两次造林失败后,成功开展“马蹄坑造林大会战”,使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成功攻克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世界技术难题。吃过的黑莜面、喝过的冰雪水、睡过的地窨子,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斗争,黄沙止步、绿树成荫、净水长流,证明了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勤劳勇敢、朴实智慧,让奋斗成为塞罕坝发展日新月异的生动注脚。
今天,我们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在甘于艰苦奋斗、勇于破解难题上积极有为,一方面,要不怕受苦吃亏,秉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理念,心怀“国之大者”,多算“集体账”、不打“小算盘”,凡事坚持出以公心,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在“吃亏是福”“吃苦是补”中培养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要无惧攻坚克难,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各类矛盾隐患,勇于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善于精准剖析问题根源、科学制定破题策略、有效实施攻坚任务,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势和行动,推动问题解决。
绿色发展,和谐共生。遵循规律,科学创新,靠绿色实现永续发展。在塞罕坝人心中,绿色就是希望的颜色、发展的颜色、民生的底色,他们深刻理解绿色对于这片土地的特殊意义,他们清楚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朴素道理,他们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创造性地开创和坚持了“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生态建设理念,探索出了“绿进沙退”的中国治沙绿化密码,使得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享誉世界。与此同时,勤劳勇敢的塞罕坝人民遵循并坚守先进的生态观和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推进绿色发展,让生态产品成为致富产品、民生产品,靠生态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成功走出一条绿色的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之路,用行动和成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我们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在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上积极有为,一方面,要用好改革创新“金钥匙”,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爬别人没爬过的山,在精准预判、科学谋划、大胆探索中,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破解难题的思路、方法和举措,以“创新之钥”开“难题之锁”,善于“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要走好绿色发展“生态路”,将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心中,善于从打基础、利长远的角度来谋划和推进工作,积极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做出更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业绩。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