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是小得很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归台,手下人各不兼职,怎么能说是节俭呢?”
此人又对孔子问道:“那么管仲懂得礼吗?”孔子说:“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个塞门,管仲大门前也立了个塞门;国君招待别国的国君,堂上有放置酒器的土堆,管仲接待客人也用土堆。如果说管仲懂礼,还有谁不懂礼呢?
管仲: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年。春秋齐颍上人。名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后相齐桓公。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现存《管子》一书,为后人伪托之作。
三归:有三种解释:一是说管仲娶了三姓女。《战国策.东周》:“管仲故为三归之家。”注曰:“妇人曰嫁为归。《汉书地理志下》:“身在陪臣而取三归。”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也是主此说。二是台名,汉代刘向《说苑善说》:“管仲故筑三归之台,以自伤于民。宋朱熹《论语集注》、元代金履祥《论语集注考证》皆主此说。三是指市租常例之归公者,语本《管子山至数》:“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古代一夫多妻,娶三姓妇女自然不足为奇,市租常例之归公者,亦非管仲个人节俭所能左右,故知这两种说法未如“三归台”之说能为人接受。
树:树立。塞门:类似照壁,以使外面看不见里面。反坫(音店):用土筑成,用来放置酒器。而:如果,假如。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推行强权政治,而不是施行仁政,与孔子主张以仁治天下的仁政思想有所不同,故此孔子认为管仲没有器量,不具备王者风范。
管仲有三台,说明他在生活上不够节俭,有亭台楼阁供自己享受,必然是奢华之辈。管仲在官事上没有奉行节俭的原则,一人一职,互不兼职,人浮于事,故在工作上也不节俭。一个人在生活上、工作上都不节俭,还能称得上节俭吗?
管仲因为仿效国君,被孔子认为不懂礼,仍是因为对管仲不能施行仁政有看法所致。事实上,宫廷内的一些礼节、器物,人们都想纷纷仿效,最后连普通老百姓都能使用了,这也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孔子以“塞门”、“反坫”之类断定管仲不懂礼,似乎有些苛责。
作者:天步子
校稿:游金地何良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