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调节阀
调节阀在暖通空调系统中是一种阻力可变的流量调节器件,它与各种执行器一起,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节流体流量,完成各种参数的控制任务,可分为二通调节阀和三通调节阀。阀门通常用途是两类,即开关型和调节型。
阀门的选择主要依据是管路系统的要求要与阀门的流量特性曲线相适应,一般来讲截止阀自身的阻力较大,且盘根容易漏水;闸阀的阻力较小且关断性较好,但不利于流量的调节;球阀适用于快速关断系统,一般管径较小;蝶阀结合截止阀、球阀的优点,适用范围比较广。
(3)水系统蝶阀
由于调节方式的不同,蝶阀的特性曲线与前述四种调节阀特性曲线有较大的区别;同时,蝶阀的构造不同,其理想流量特性也不同。所以,很难用准确的数学表达式来定义蝶阀的流量特性,而是通过实测得到的。从定性来看,当阀板较厚时特性向等百分比特性偏移,阀板较薄时则向直线特性偏移。典型蝶阀的特性曲线,在0~60%开度范围趋向等百分比特性,在60%以上开度时,趋向于快开特性。
(4)调节风阀
在空调系统的风系统中,控制风阀所起的作用与水系统中的调节阀所起的作用类似。控制风阀也是一个阻力可变的元件,空气的流动受到控制风阀的调节。这种调节可以是两位式调节,如隔离风阀,也可以是连续调节,如控制风阀。由于空调风系统是压力低、流量大、管径大的空气系统,其控制风阀最常见的形式为旋转多叶片风阀。
旋转多叶片风阀中的叶片有两种不同的布置方案:平行叶片和对开叶片。当风阀两端的压降为常数时,这两种风阀叶片的旋转角度与通过风阀的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风阀的工作特性。在同样获得接近直线特性的前提下,对开叶片的控制风阀比平行叶片的控制风阀压力损失小。因此,除需要风阀提供额外阻力的场合外,应尽量采用对开叶片的控制风阀,以减少风阀带来的压力损失。
5.调节阀的选择与设置
(1)调节阀的设计压差应按如下确定:
1)用于控制换热器(包括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机盘管的换热器)的水流量时:采用等百分比特性调节阀时其阀权度不应小于0.3,不宜小于0.5,可按△PV≥△Pr确定;采用双位控制阀时,宜取△PV=0.25△Pr。
2)用于调节蒸汽流量时:采用直线特性调节阀时宜取△PV=0.8(P1-P2),且△PV不应大于0.5P1;采用双位控制阀时,宜取△PV=0.2(P1-P2)。
(2)调节阀的口径
GB第9.2.5条规定,调节阀的口径应根据使用对象要求的流通能力,通过计算选择确定。通常,电动调节阀的计算选型过程为:确定阀权度→确定阀前后最小压差→计算流通能力C→根据流通能力C查取调节阀的口径。
注:采用双位控制时,可按所接管道直径直接确定阀门口径(图集17K)
(3)调节阀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对水阀,只要按照应用地点的工作压力和介质温度来选择相应的阀门即可。对蒸汽阀,还应同时考虑压力与温度的相关性,因为阀门额定工作压力时的高压蒸汽饱和温度有时能超过阀门允许的工作温度,因此通常以温度为限制条件来选择更为合理。例如:额定工作压力为1.6MPa、额定工作温度为℃的蒸汽阀门,只适用于工作压力为1.0MPa的饱和蒸汽系统而不能用于1.6MPa的饱和蒸汽系统之中(后者的饱和温度为℃)。
(4)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用
1)当被调对象调节精度要求不高(如风机盘管、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蒸汽加湿器等),或用于水(汽)路转换、开闭时,应采用双位控制的电动阀,管径小于DN50时可选用电磁阀;注:常用加湿器的阀门:干蒸汽加湿器宜选用调节型蒸汽阀,湿膜加湿器宜采用通断型水阀。
2)用于控制水流量,且阀权度较大时,宜采用直线特性的两通调节阀。对于两侧无较大水流阻力的水路旁通调节阀,当所选阀门的流通能力大于计算值较多时,应选用等百分比特性或抛物线特性的两通调节阀;
3)比例控制的蒸汽调节阀,宜采用直线特性的两通调节阀;
4)用于控制水流量,且阀权度较小时,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两通调节阀,如用于调节换热器(包括空气处理机组的换热器)水流量的两通阀;
5)采用三通阀调节换热器水流量时,换热器应接在三通阀直流支路上,且宜选用直流支路为等百分比特性,旁通支路为直线特性的非对称型阀门。一个三通阀也可以用两个二通阀代替,与换热器串联支路的两通阀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旁通支路的两通阀宜为直线特性。
(5)调节阀设置
选择阀门时,应注明是常开还是常闭(如风机盘管水路电动阀宜为常闭式电动通断阀),不工作时应能自动复位;电动控制阀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且执行机构位置高于阀体;用于控制水系统压差的旁通阀应设于总供、回水管路中压力(或压差)相对稳定的位置;使用蒸汽的调节回路,宜在调节阀前安装恒压调节装置;当仅以开关形式用于设备或系统水路切换时,应采用双位控制阀,不得采用调节阀;调节风阀宜选用对开多叶调节阀;应根据风道截面积和风速等参数校核风阀执行器的转矩,确保在所受风压下能打开风阀。
全文完(摘抄自蓝莲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