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的20年,是中国程序员快意恩仇的江湖时代,程序员通过知识实现梦想和财富。历数曾经的数字英雄,名利双收的并不多见。而程序、经营两手抓的更是凤毛麟角。
年7月,仅仅47岁的“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彻底退隐江湖。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在求伯君风光的年代,程序员身上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单个程序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渺小,程序员逐渐沦为软件生产流水线上一颗螺丝钉,这让第一代程序员的神话再难重现。
过去的20年,是中国程序员快意恩仇的江湖时代,程序员通过知识实现梦想和财富。历数曾经的数字英雄,名利双收的并不多见。而程序、经营两手抓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些早一代的程序员创造的业绩激励了很多程序员进入软件开发。
我们试图透过他们曾走过的足迹,看到中国软件的前世今生。
过去的20年,是中国程序员快意恩仇的江湖时代,程序员通过知识实现梦想和财富。历数曾经的数字英雄,名利双收的并不多见。而程序、经营两手抓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年之前,IT业最耀眼的明星不是柳传志和马云,而是王志东、求伯君、严援朝和朱崇君。数以十万计的程序员,构成了产业的主体。他们身上的技术情结,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但在商业世界的水土不服,也在他们身上无不应验。
严援朝
起步:四通利方联合创始人
现职:新浪网总工程师
他开发第一个中文操作系统CCDOS,参与创办四通利方,掌控最大中文网站新浪网的技术总架构。
他说,做软件就是在不断地明确目标,就是搞清楚你的GO是什么,所有的软件都逃不出那三句话——IF、THEN、ELSE。棒的程序员很快能够知道自己的GO是什么,没长进的程序员老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所以永远处在学习过程中,手里永远拿着一本书,永远在学,永远也学不会。这是严援朝很经典的一句话,甚至有程序员把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CDOS之外,严援朝还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比方说,主持开发使长城成为CH的CH显示卡,让汉字能像西文一样实现25行快速显示;再比方说,主持设计的人民大会堂电子表决系统,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表决系统。然而,不管这些成就有多么了不起,也无论严援朝在上面花了多少心血,却总也无法和他那个只花了5个月时间写就的CCDOS相提并论。CCDOS实在是太耀眼了,它对中国人使用PC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们可以不知道严援朝,但无论如何无法越过CCDOS谈论中国PC事业的起始。
朱崇君
起步:中文字表编辑软件CCED
现职:北京乾为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中关村三君子”和“中国程序员五杰”之一,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中文字表编辑软件CCED。
CCED卖出第一个Copy的时候,朱崇君还在清华读研究生,天津大学力学系的用户在宿舍找到了他。当时朱崇君完全没有意识到CCED能卖,当对方试探性地询问价格的时候,朱崇君反而去问对方带了多少钱。当对方表示带了七八百元的时候,朱崇君提出了一个元的价格。
而CCED2.0和3.0都是联想公司帮助朱崇君做的销售,他分别拿到了元的版本费。朱崇君曾表示:“现实环境下的中国程序员不仅要写好程序,而且还要学会经营。尽管理论上说,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的分工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朱崇君在众多的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比如,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只签一个版本的合作。这样,主动权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适宜合作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解除原来的合作关系。再比如,朱崇君还在信息中心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单位出据证明——CCED是朱崇君用自己的计算机在业余时间所做的业余发明。因此,朱崇君就没有周志农在离开原单位时关于《自然码》是不是职务发明的麻烦。
王江民
起步:江民科技创始人
现职:辞世
“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占据反病毒市场的80%以上。”这些事实已经让我们无法忽视王江民对中国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力,在业内被尊称为老师的王江民,凭借坚持而开拓出了杀毒软件市场,这也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所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
年11月12日,在“中国软件20年,知识英雄再聚首”高峰论坛上,五笔字型的创始人王永民说道:“今天可以把这些人召集齐,明年不一定,说不定哪个去八宝山了。”不料一语成谶。
从他走进中关村开始,他便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成功者。他创立的江民公司不是联想、方正这样的大公司,他比起王永民、求伯君、王志东、严援朝这些知名的程序员,成名也较晚。他也从没刻意地包装过自己,更没表述过什么先进的理念。但是,他的产品曾占据中国杀毒市场80%以上的份额,他的杀毒软件曾创中国正版软件销售量之最。
当王江民离开一线时,杀毒行业已发生巨变,昔日和江民在杀毒软件市场三足鼎立的金山、瑞星也都难再呼风唤雨。他的离去,对当今杀毒行业影响并不大。
他开创了一个江湖,把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变成了用户心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在他之前,杀毒软件是官方的,是他开创了杀毒软件的市场。在他开创市场之后,其中各种血雨腥风不断上演,却不关他的事。
他只是个平凡的人,IT业成为他的最爱和归宿。
王江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知识英雄,第一批将知识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人。不幸的是,他也成了这批人中走得太早的一位。从当年的杀毒先驱到今天的英年早逝,王江民的光芒短暂而明亮。
鲍岳桥
起步:联众游戏创始人
现职:投资“一起学习网”
从UCDOS流行的那一天起,鲍岳桥也成为了中国无数程序员的偶像。然而,和很多程序员一样,他也并没有从UCDOS的成功中得到多少具体的物质利益。接下来,Windows平台开发的巨大冲击到来了,网络的冲击到来了,有谁能同时抓住两个机会?鲍岳桥无疑做了最好的注释。鲍岳桥认为,是否掌握某项技术不是关键,技术这个东西完全是触类旁通的,当今计算机的发展如此迅速,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新技术,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应该能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地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
虽然联众发展得很迅速,但他们很快遇到了资金问题。鲍岳桥他们不得不四处为联众找投资方。最后中公网以万元购买联众79%的股权,三个创始人每人占7%,公司依然由鲍岳桥管理。
作为初创人之一,鲍岳桥于年底毅然辞掉联众CEO一职,随后开始转行做天使投资。
“我很喜欢创业的感觉,可以把梦想变成现实。我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发现新的东西。”鲍岳桥说,“天使投资可以实现更多的想象,做更多事情”。相比纯粹的投资人,鲍岳桥的运作方式与众不同,一般都是自己提出思路,再寻找团队合作。
回忆起联众创业的日子,鲍岳桥还是有些感慨:“我自己很适合创业,对后期的运营不太擅长。”
王志东
起步:新浪网创始人
现职:点击科技董事长、CEO
不了解王志东的人觉得他放弃了软件,而后又被网络所抛弃;但了解王志东的都知道他最钟爱的还是软件,而且现在他同时拥有了网络。
程序员时代的王志东走过一段辉煌之路。年6月,王志东进入北大方正公司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年6月,独立研制并推出国内第一套实用Windows3.0汉化系统“北大中文窗口系统BDWin3.0”。年4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随后独立研制并推出全球第一套实用Windows3.1中文平台“中文之星(ChineseStar1.1)”,次年2月研制成功其海外版与升级版“中文之星1.2”。
随后,王志东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主持开发的RichWin是全球第一个跨平台、多内码、高兼容性并全面支持Internet应用的中文系统平台。RichWin曾经取得了国内微机中文平台预装软件市场80%的占有率。
年12月,四通利方宣布成功并购位于硅谷的华渊生活资讯网,成立新浪网,王志东出任总裁,1年后兼任CEO。
此前,王志东一直是中国程序员的领军人物。此后,王志东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驱。但奔跑的新浪始终背着时代的包袱,复杂的股权和管理层结构,令王志东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试图改造。“我跟董事会在看法上发生了冲突,也跟董事会某些人出现了利益上的冲突,最后被迫离开。”年6月,王志东被解除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职务。
离开新浪后,王志东曾经表示:“我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感情,还是实用的需要,我每天都在上新浪网,我都会使用新浪网,到今天还是坚持在上新浪网。”但显然,在资本运营下,新浪网已经和王志东没有什么关系了,王志东也基本远离新浪,他的新浪博客只在年更新了4篇,目前他基本上都在腾讯微博出没,新浪微博不见踪影。
吴涛
起步:易语言创始人
现职:不详
如果说在中文语言编程上,中国有为数不多的开发者还寄托希望的话,那身处湖北省枝江市鑫源村的吴涛无疑是其中之一。这位数年前就开始做易语言的程序员远离了喧嚣的北京,毅然回家做起了中文可视化编程环境。
对于易语言,吴涛是这么形容的﹕易语言是一款能用汉字进行编程的工具,它身上完全没有打上“微软制造”的烙印,它可以说是完全“中国制造”。“用户不用再去记忆“if”这样用在目前大多数编程工具中的英文单词,只要用“如果”或者“ruguo”就可以达到“if”同样的效果。”
在最近的版本中,吴涛建立了完全的易程序编译器系统,支持全编译,可以直接将程序编译为CPU指令码运行,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速度瓶颈。同时,他的商业推广也做得不错,从易语言支持论坛的火爆中就可以看出这点。而吴涛一直执著在语言研究和底层编程工具的态度也是很多程序员需要学习的。尽管吴涛所做的工作不会撼动整个软件开发的大局,但有人执著于这样的工作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
王永民
起步:王码五笔创始人
现职:北京王码电脑总公司总裁
他是一个学者,一个发明家,也是一个公司的管理者。
他发明的五笔字型,开创了电脑汉字输入的新纪元,他是“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这位至今仍自称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的名人,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