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3月,陈赓将军在上海因病去世。他的逝世让我党主要领导都感到悲痛不已,而就连他当年的对手们都十分心痛。老蒋听闻后,落泪之余甚至还有“五个胡宗南也抵不上一个陈赓”之语。而宋希濂这位陈赓的好友兼曾经的对手,在听闻消息后久久不能平复心绪,不愿相信这个噩耗。
立志报国
宋希濂出生于年,那时候正是清王朝的黑暗时期,百姓民不聊生,好在宋希濂家境富裕,还能读得起私塾,就在他进入私塾学习一年后,新式小学兴起,宋希濂就被家中父亲送入新式学堂学习,但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文章也由他的父亲亲自教授,因此宋希濂自小就接受了新式、旧式两种教育模式。
长大后的宋希濂开始进入长沙的长郡中学读书,他与陈赓的恩怨纠葛就发生在这一年。
陈赓出生于武将世家,他的祖父就是当地的将军,因此陈赓在小的时候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可是新中国开国将军中少有的高学历将军。
出身武将世家的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参加湘军,准备在军队中杀敌报国,可是陈赓在部队呆了几年后就离开了,因为他看不得军队中高层将官的贪污与腐败,底层士兵的颓废。他离开了军队,重新来到长沙,决定在学校中充实自己的头脑。
宋希濂与陈赓两人在同一年都来到了长沙,那一年的年,中山舰事件爆发,这样屈辱的事情激起了国人的激愤之情,不少年轻人都开始参军报国,而宋希濂与陈赓一起进入了广州陆军讲武堂。
由于两人是同乡,又有近似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宋希濂与陈赓一见如故,一来二去就成为好朋友。
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成立,以救亡图存为本的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作为当时军校的顶尖存在,想要进入黄埔军校的人数不胜数。录取人数极少的黄埔军校刚开始的时候只接受各地军校的推荐,然后再进行考试,只有通过后才能成为军校的学生,好在宋希濂与陈赓在广州陆军讲武堂学习成绩优异,他们两人在学校推荐后双双通过了招生考试,正式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那一年宋希濂17岁,陈赓20岁,年龄上的差异让陈赓总是将宋希濂当做弟弟,在生活各方面都对他非常照顾。
在学校中满腔报国信念的两人相见恨晚,都纷纷加入到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的两个人不仅要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受得伤不知道有多少处,但是也好过在战场上丧命。原本苦闷的日子有了训练和学习的填充也就什么都不想了。
黄埔一期的学生刚刚毕业就参加到北伐战争中来,作为北伐战争的后备力量,陈赓和宋希濂都因为突出表现而被破格任命为连长。
立场变化友情不变
随着在军队中职位的上升,宋希濂的内心发生变化,虽然他十分敬佩当时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但是在他面对作为校长的蒋介石对他表现的无比欣喜的欣赏时,他内心的天平开始左右摇摆。就在这时候,宋希濂还将自己内心的摇摆无助写信告诉好友陈赓。那时候陈赓已经察觉出蒋介石已经容不下共产党人,已经有了反共的思想,所以在心中连忙劝阻他,希望他不要相信蒋介石的言论,但是已经晚了。
陈赓的信件未到,蒋介石送来的礼金和官位已经到了,这让宋希濂心中的天平彻底倾向蒋介石。自此宋希濂与陈赓走向不同阵营。
年,在上海进行特务工作的陈赓不幸被捕,在层层上报给蒋介石后,蒋介石感念陈赓的救命之恩,特意令人将陈赓押送到南昌,亲自劝降,但陈赓断然拒绝,将蒋介石气得拂袖而去,甚至动了杀陈赓的念头。
宋希濂得知自己的老同学兼好友被抓捕后,生怕蒋委员长一气之下杀死陈赓,他也知道劝降老同学是不可能的,因此宋希濂叫上一众黄埔一期同学一共十人跪求蒋介石网开一面,这样蒋介石才放下杀心,而是改为将陈赓软禁。
在陈赓被软禁的那段时间里,宋希濂等一众老友都去探望,并且明里暗里都命令看守人员放松对陈赓的看守,终于有一天,地下党将陈赓救了出去,为此宋希濂等人挨了老蒋一顿训斥,但是获得了好友的自由,也是心甘情愿。
在西安事变后,国共再次合作,宋希濂与陈赓再次携手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两人又开始能够一心打外敌。但是解放战争的到来又让两人站到了对立面。
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宋希濂成为阶下囚,陈赓成为解放军的长官。由于我党有优待俘虏的条例,宋希濂被送到功德林接受改造,陈赓在得知好友被送往功德林后,时常前往功德林探望,可能是陈赓的感化,宋希濂的态度慢慢转变,十分配合改造,终于宋希濂出现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之中。当他走出功德林的那一刻,没想到在门口迎接的他的正是陈赓。
好友正式出狱,陈赓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两人在饭桌之上把酒言欢,似乎回到了在学校的那段日子。两个人的友情也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升华。
就在宋希濂为党和国家奉献的时候,陈赓却因为早年间的伤病在上海病逝,这让宋希濂倍感痛心。年迈的宋希濂已经无力前往祭拜,只得在心中默默感伤。没过几年,宋希濂在儿子的安排下前往美国定居。虽然在美国安家,但是宋希濂一直在为国家一统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被台湾的国民党称为“鹰犬”。
陈赓将军的妻子傅涯一直在政府工作,就在陈赓去世20年后,傅涯因为公务来到美国,陈赓将军早年间的朋友大多在美国定居,知晓朋友妻子来到美国后,大家都邀请她来到家中小聚,就在傅涯完成公务即将回国之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住了傅涯的手,这位老人正是宋希濂,他将一沓钱塞进了傅涯的手中,并且对傅涯说:“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见到他了,帮我买点祭品祭拜他吧,不要推辞了。”就这样,两名老人眼含热泪,宋希濂眼中是对挚友去世的悲戚,傅涯眼中的泪是对丈夫好友的感叹。
不久之后,宋希濂在美国去世,他去世前留下了“希望祖国一统”的遗言。
总结
少年好友,虽然在中间因为立场不同的原因对立,但是两个人还是因为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那就是“爱国”。也正是因为信念一致才是两个人的友谊持续的四十余年的原因。
(我方特邀作者:佳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