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终于远离了刀光剑影。
说实话,读论语常常惊出一身冷汗。尤其是牵涉为政之道的。
孔子在那个时代,是不能畅所欲言的,多是微言大义。
就八佾整篇而言,其背后所折射的现实都步步惊心。
或许是这样读论语太累了吧。故在此安排一篇有着八卦味道的事,让人绷紧的神经轻松一下。
至于孔子为何突然想起来谈管仲了,就无法得知了。
当然,他谈管仲的落脚点其实还是在于礼。
这样一说,又不轻松了。孔子在通过管仲折射谁?
幸亏当时孔子名气远播,谁都不敢对他都手脚。不敢担负骂名。但这何尝不是圣人的智慧,我批评你,反对你,你们都拿我没办法。
其实,也是有办法的,就是让你离开,千里之外,周游列国,爱去哪里去哪里,只要不在我这里就行了。
那时的国君诸侯不但怕孔子,还烦孔子的。
管仲很厉害,是经济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远远早于孔子。管仲对齐国贡献很大。也有典籍流传于后世。
孔子说他器小。显然,孔子有所指。
那就是管仲还是没有做到真正的仁政,王道之治。没有恢复周朝之治。只局限于齐国。超过霸道,次于王道。
有人大概看孔子没说原因,管仲为啥器小吧,就问了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管仲俭朴吗?或许是想从俭朴上来看管仲是不是小气,吝啬。
孔子对管仲看来很了解。便说了,管仲有三套房子,管家也都是一人一职,怎么可能俭?
但是,焉得俭。大有意味。
管仲就是想俭朴也无法俭朴啊。这是焉得俭的意思。
这不是管仲能左右的。这明显还是赞扬。
又问了,既然这样,管仲知礼吗?
孔子言邦君,意有所指。第一,斯时周天子为大,齐也只是一邦之君。第二,管仲也只能是一邦之臣也。
孔子说了,邦君家门树立屏风,管仲家也树立。邦君和其他国邦君喝酒有小土堆放置空酒杯,管仲也有。若是管仲都知礼的话,还有谁不知礼呢?
到此,管仲器小的原因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其志只在于辅助齐国而已,并没有匡扶天下,扶正周王室的志向。
在我看来,孔子很累。只是他自己并不觉得累。
这大概就是诚则明的境界吧,诚于中发于外皆自然而然。容不得半点作伪。容不得半点的不正之风。
这是圣人的境界。天道就是如此,周行不殆,生而不息。
这让我想到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所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可谓一下子抓住了孔子的命脉。
但,孔子何尝不知,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还是不那么轻松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