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初探索以中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陈又麟

摘要:百年征程,初心启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之际,笔者作为一名国有传媒企业的工作者,尝试追溯我党成立前后新闻舆论阵地的发展变革,以此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和对当下的重要启示与价值。

关键词: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伴随十月革命胜利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了新思想潮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共产国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批新闻开拓者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通过新闻宣传和办报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力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在建党周年之际,回顾梳理建党前后关于新闻宣传的实践探索,对于更好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早期共产党人的新闻宣传实践及其新闻思想

五四时期,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激烈碰撞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新闻开拓者们的新闻思想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他们的新闻思想和为之所作出的贡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基础。

1.陈独秀与“德先生”“赛先生”的深入传播。一是创办《新青年》。年9月,建党先驱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将反封建的政治制度推到了思想层面,在创办初期提出“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1]大力进行思想启蒙运动,在青年中影响很大,成为20世纪2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特别是在年改版后出的八卷一号,标志着《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二是创办《每周评论》。年12月在巴黎和会即将召开之际《每周评论》发刊,作为刊载时事新闻的小型报刊,该刊“主张公理,反对强权”,陈独秀在发刊词中发声“第一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国的平等自由;第二不许各国政府拿强权来侵害百姓的平等自由”[2],民主平等自由是他一直强调的新闻宣传思想。三是创办《向导》。年以陈独秀、蔡和森为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创刊。年中央将《向导》定位为“实事的批评宣传机关”,年将其定位为“本党政策之指导机关”[3],赋予了《向导》历史责任。陈独秀在斗争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发扬民主舆论思想、敢于反抗舆论、善于引导舆论”的新闻思想,不仅让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和进步思想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的创立者。

2.李大钊与争取新闻自由、反对新闻侵略。一是以《言治》《民彝》为阵地探索救国救民。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证学堂读书时编辑的《言治》是他最早主持编辑的刊物。年4月《言治》正式创刊,“言”即是发表言论,“治”为治理,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大哀篇》《隐忧篇》等文章,抒发了对国家、对民族的忧虑,有力的抨击了北洋军阀、揭露了社会黑暗。《民彝》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中,由在日本留学的学生总会创办的刊物,李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民彝与政治》,声讨袁世凯复辟的罪行,阐述了他民主政治思想。李大钊受到西方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以及严复、章士钊、陈独秀、胡适等人影响,成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先驱。二是以《晨钟报》《甲寅日刊》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后主办了《晨钟报》。在创刊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文中提出改造中国的希望,认为中国社会改造“不在陈腐中华之不死,而在欣荣中华之再生;……不在白首中华之保存,而在青春中华之创造”。[4]李大钊在《晨钟报》《甲寅日刊》先后发表的文章记录了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发展过程。三是以《晨报副刊》为阵地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活动。《晨报副刊》的前身是《晨钟报》,在马克思诞辰周年之际,《晨报副刊》的《马克思专栏》问世。在宣扬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对中国民众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李大钊在《东西方文明根本之异点》中指出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东方文化最大的弱点之一,并主张“竭力铲除种族根性之偏执,启发科学精神以索真理,奋其勇气以从事于动性之技艺与产业”。[5]正是李大钊对科学的认识,树立了他科学求实的世界观,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救国道路。李大钊的新闻思想非常丰富,其核心主要是“争取新闻自由、反对新闻侵略”。

3.瞿秋白与革命理论之宣传研究。一是以《新社会》为阵地宣扬革命新思想。巴黎和会后瞿秋白在《晨报》上发表了《不签字后之办法》,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舆论引导的文章,该文抨击了政府的软弱行为并提到了“社会之向导”,体现出他对报刊有独特的见解。年瞿秋白、郑振铎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新社会》主要是探讨社会问题,抨击旧社会和旧制度,宣扬新思想,他在《新社会》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如《革新的时机到了》《社会运动的牺牲者》等,这些文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为劳苦的中国人民寻求一条自新之路。二是以《热血日报》为阵地展开反帝斗争。年6月4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共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等人组成行动委员会,展开反帝斗争,同时决定出一份日报,由瞿秋白负责主编,这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份日报,创办的目的是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中共“三大”前后是瞿秋白新闻活动的巅峰时期,他主编和参与了各类党政机关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新闻思想见解,他认为报刊要引导群众的主流思想,要有实质性的影响而不是纸上谈兵,理论要与实际并重。三是以《布尔塞维克》为阵地宣传党的主张。年《布尔塞维克》在上海秘密创办。瞿秋白既是编委主任又是总编辑,刊物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国民党的真面目,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给人民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和红色政权的存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从深入采访报道苏俄开始,瞿秋白的核心新闻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到人民中去,为共产党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瞿秋白曾指出:“报纸一定要用口头上读出来普通工人可以懂得的话来写……必须是真正的白话”“党的宣传,首先是要‘脸向着群众’”。[6]

4.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启特色鲜明的中国化进程。一是创办《湘江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年7月,毛泽东在政治格局动荡的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该刊的创立不仅推动了“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发展,更是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在创刊号中,毛泽东发表了《创刊宣言》,他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他打倒。”[7]他认为所有的强权都要打倒,中国人民应该觉醒起来,联合起来担当起革命斗争的重任,“开通民智、唤醒民心”是毛泽东最早期的新闻思想。二是编辑《新湖南》。原为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会刊,从第七号起由毛泽东负责编辑。第七号开始内容与之前大不相同,在第七号刷新宣言中,毛泽东写到以后的宗旨是:“一、批评社会。二、改造思想。三、介绍学术。四、讨论问题。……”[8]他不顾反动派的压迫,称:“我们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9]可见毛泽东的战斗报风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创建《平民通信社》。五四运动后,军阀张敬尧在湖南的倒行逆更为嚣张,年12月湖南学生组织各界发动驱张运动,毛泽东联系各个学校代表重组联合会后,亲率湖南联合会达到北京,创办“平民通信社”以配合驱除张敬尧运动的需要。该通讯社的创建之际,我国通讯社事业还在初期阶段,毛泽东倡导“民众大联合”的指导思想,将新闻工作和实际紧密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中的实践与发展

(一)汲取近代中外民主进步新闻

党的早期新闻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深受近代报刊政论家康有为、梁启超办的《时务报》《新民丛报》等维新报刊“时务、知新”“变革自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康梁两人的办报思想来自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中汲取经验,结合中国当时情况,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中,陈独秀公开承认康梁两位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康梁“时务知新主义”办报思想。陈独秀接触到西方思想应该是在日本留学期间,自此陈独秀的新闻思想由“改良”转向“革命”。[10]法国启蒙思想运动让陈独秀产生了共鸣,新闻出版自由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也成为了陈独秀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最坚定的思想基础,进而有了他“民主与科学”的新闻思想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为毛泽东早期新闻思想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思想,特别是在报刊中适合政治思想斗争的新文体—报章体,毛泽东尤为青睐。在《兴中会宣言》中,孙中山明确提出要发挥报刊的在革命中的宣传作用,在《致〈觉民日报〉函》的信中孙中山说:“夙仰贵报为吾党之喉舌,作侨界导师,大声疾呼……”,明确表达了报纸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正是对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改良派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总结和探索,才形成了他早期的新闻思想,认为报刊才是国民的喉舌,宣传新思想才是洗涤旧思想、唤醒人民群众的最好途径。

(二)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开展报刊宣传实践

李大钊是在留学日本期间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并对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尤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9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