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成都之后,时不时会有朋友飞过来找我喝酒,往往第一顿约个火锅或者串串。大家坐定之后我把自己的小包捆到他长凳旁的行李箱上面,轻车熟路点了菜,久违的聊着些东南西北,等菜齐了锅开了,第一筷子下去,他说:“嗯,味儿对了”。
这种感觉还真就不是心理作用,虽然现如今餐饮业很发达,任哪个城市你想找个川渝火锅都很容易,但那味儿总就不对。甭管是因为锅底还是因为食材,是因为空气湿度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反正西南地区以外的川渝火锅,味儿是普遍不对的。同样我在成都也吃过北派涮锅和卤煮,看着都是那么回事,一口下去却只会各种拧巴…
这让我想起了当初我在某年某次耳机展上,第一次坐到凯声的展台前的时候的心情:那心情半是期待,却也有一半是担心,一种被喊进川渝火锅店般的担心——因为这个牌子是以做平头塞尔闻名于圈内的,而平头塞显然是个相对老派的概念,属于二十年前大行其道,如今却迹近于小众的存在。老玩家在面对这种塞子时,总是会下意识得拿记忆中那些经典平头作为比较和参考,这是心态上难以避免的。
然后一耳朵下去,我觉得:嗯,味儿对了。
由于年代略远,我并不确定当时听的具体是哪几款,而且凯声的产品通常是以各种“铃”作为诨名,编号则是另外一套体系,不算好记。不过既然觉得味儿对了,能确定这家的音乐审美是对胃口的是有水准的,那接下来每次碰到他们参展自然都会去听上一会儿,顺便聊上几句,也就了解到了凯声的一些新动向:
凯声之前几款产品,大体上比较倾向于秀实力和打口碑,不光味道对,素质也属于平头塞里相当起飞的那种,而如今凯声的主理人易先生应该是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往中低端发力,去拓一下影响力范围和消费者基数了——于是在近期,他们推出了新的小黑铃系列:X10和X6。
简而言之,X10是一款标价元的入门价位平头塞,X6的标价贵上=元。两者的腔体都是凯声特色的设计,比起当年的那些老式平头塞来说,凯声这枚自主开发的腔体采用了基于大数据的人机工学设计+轻量化铝镁合金CNC外壳+更适用于绕耳佩戴的短管线,颇为与时俱进,其2.6g的重量也数据亮眼,佩戴起来不仅有着平头塞在无压感和轻异物感上的优势,还会比老款式们更舒服更耐久。
在主菜方面,X10用得是凯声之前旗舰产品初代黑铃的同款15mm振膜,而X6则使用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的振膜。线材方面X10配置的是银色多层Litz结构镀银线缆,X6的线材亦是在此基础上再做加强——简单理解就是,凯声在几年的摸索积累之后,把原本更高定位更贵价位的东西拿出来,做出了售价仅为元的X10;以及将更高配置的另一款命名为X6,定在了元的价位。
这种打法,很卷,假如你看一眼腔体线材的材料,再对比一下当年那些MX、MX90VC们的用料和卖相(我那MX90VC线都全部碎成渣了),你会觉得这真挺沧海桑田的……
而且关于卷这件事,大家看前面几张开箱图应该已经体会到了:外盒包着内盒,内盒展开才看到耳塞,耳塞拿出来银色的线材“bulingbuling”的闪着光,下面除了收纳包还有耳挂(用于后绕式佩戴,虽然个人不习惯于拿非入耳做后绕式佩戴,不过多一种选择总不是坏事),以及一堆质量不错的海绵套——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对于给平头塞上海绵套这件事会没什么经验?没关系的,稍微试下就会了,这两副塞子我个人都更倾向于使用中空海绵套,这样可以在增强低频量感、增加佩戴牢固度、且对于通透感影响较小。
这张图就更科幻了——看到没,凯声的平头塞,是可换线的设计,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家都是在分线器下面设置换线模块,我试过把X10和X3的线对调着玩,也试过换他们家的4.4线材,其4.4线的零售价是元,足够平易近人。
关于凯声X10的声音,怎么形容呢?就是第一耳朵下去,你能明显感觉到这个15mm的大振膜是个新技术的东西,拥有旧时代大多数平头塞想都不敢想的敏锐反馈和颇为精致的细节,可它的整个三频架构与呈现出的音色气息,又具备一部分老派平头塞的审美特征,它身上融合了两种时代气息,而且还融合得挺不错。
低频这块儿,在中空海绵套的前提下,凯声X10的量感中性,残响和冲击力会稍稍倾向克制,这样的处理使得它一方面能秀一秀自己十分超脱价位的低频信息表达能力,规避轰头与低频掩蔽效应,分离度搞得那叫一个小有阵仗;另一方面它也维持了较为健康的厚度,可能跟一些很模拟流的听感比起来,这个低频在味道上无疑是更为现代的,而若跟一些太偏向细腻表达的塞子(诸如K14P)比起来,它则显得低频至少不会敲铁皮,能给出更泛用的肉味儿和韵味儿。
中频的基调平实,在最重要的频段里选择了不玩花活。处理方式上亦是“厚度不能打太薄,分离度也要尽量展现”——可能我这么说,有些老朋友会联想到MX,其实还很不一样,因为这个振膜的素质先天优势太强,已经甩开层级了,它能反馈出的细节完整度远不是当初的百元塞能叫板的,保守估计也得是那会儿大几百的那些才有资本掰腕子。凯声X10的中频动态不算多强,而信息量与乐器定位精准度则相当不俗,人声不前推也不加厚更不染色。
如果说低频的量感是平头塞的先天弱势点,那么高频的通透度则反过来是这类耳塞的先天优势,除非是说一些老的低端平头本身素质上不来又拼命加低频,导致高频完全被废掉,否则这块儿是不难做出高分的。凯声X10的低频不轰,掩蔽效应极低,本身素质又超价位,故而它这个通透度相当明敞的低频是可以想见的,也是没做什么渲染的表达路径,有着优良的信息量,属于低价位塞子里典型的高频颇强的存在。
上面三段综合看下来,大家应该会得出“那这条X10不咋染对吧,应该是比较素净的那种表达,那么这种味道为何说有旧时代气息呢?”
是这样,正因为它没有刻意去做倾向性调音,反而导致了在听感方面兼具了平和与清新两种特征(低频在中空套的配合下还能呈现适当的柔和度),有种娓娓道来不争不抢的气势,再加上平头塞相对于入耳式更为无压的佩戴感,增添了实际体验上的安宁感。你再想想它仅仅百元级别的身价,这个身价能提供这样的综合听觉体验,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相对于X10而言,更贵了的X6则是另一副气质。
首先,X6这塞子在低频量感、中频韧性、和高频光泽感这三方面有明显的加料,整体的结象感和动态控制能力也明显升级了半档,给出的信息量更为立体更有密度也更具能量感,素质是妥妥的又往上走了一截子。
而在素质增强的同时,听感的气质也是相比X10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你会觉得它更有主张更有风格性:鼓手和贝斯手都更卖力了,人声唱起来更有底气也更多了些饱满的情绪,女声更甜男声更燃,高频存在感也更有亮色,这整个的氛围都更热闹也更暖色调了一些,更具备泛流行塞的特征。
不过呢,有一说一,我个人觉得这使得它的表达有些偏“满”,就反而少了些回转余地和想象空间,倒没有X10安安静静的气质显得那么复古调调——不过这话就很主观了,泛流行平头塞能做这么好听也很NICE嘛,实际上,味道都是对的。
理论上,后的大多数,首先接触的耳塞应该都是平头塞,只是到了往后,我们大部分人要挤公交要在宿舍屏蔽室友的交谈,然后渐渐的入耳成为了主流——入耳式有着隔音更好低频密闭性更好的优势,平头塞相对来说则保有着佩戴没什么异物感、长期佩戴普遍更为舒适、且高频更容易做到通透这些先天长板。可能潮流之下,许多年轻一些的朋友对这种耳塞已经有些陌生了吧?起码音频厂商是越来越少推出音质像样的平头产品了。
那么如果你在某一个瞬间也想过尝试个平头塞,想试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找找当年听歌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凯声这次小黑铃系列的X10和X6就很适合作为一个切入点:这个轻量化铝镁合金CNC外壳戴着怪舒服的,这条线看上去倍儿养眼,这俩塞子的声音都绝对能打,调音各有各色,以及你还可以玩后绕佩戴,还可以加购4.4线来提素质——新时代的入门级平头塞该如何定义,看这姐儿俩,就够了。
为什么要说姐儿俩呢?我想了想,X10和X6的听感,如果说前者是小萌妹,后者是大御姐,也还挺合适的,作为一个老玩家来评判的话,不光说声价比高,味儿也都蛮对的。至于更喜欢哪个,要看各位自己啦~
其实也就是两个人吃顿火锅串串的钱,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