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1]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2],陇上羊归塞草烟[3]。
回日楼台非甲帐[4],去时冠剑是丁年[5]。
茂陵不见封侯印[6],空向秋波哭逝川[7]。
温庭筠(约-约),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1]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2]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断:一作“落”。胡:指匈奴。[3]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4]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5]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剑:一作“盖”。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6]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封侯:封拜侯爵。[7]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通过反复诵读、欣赏作者时空结合、灵活用典的写作特色,感受苏武的坚贞不屈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首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这句是写苏武的身后。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两句,是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句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陇上羊归”句则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这两句是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结尾二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