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非常好用的大学搜题解题手机软件,小编认为最好用的是众课帮
一、练习精讲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反映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
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授经验的相互活动
D.教育是激励和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质的特点。
选项A,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是指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选项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无教育。
选项C,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授经验的相互活动,听任年轻一代凭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来获得自我的身心发展,其效果是极其低下的,难以符合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因而需要由有经验的父母、年长一代,或学有专长的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年轻一代以及其他的受教育者来学习、传承、践行以语言文字图像符号呈现的种族与人类经验,并在生活、交往与实践中领悟经验的社会意义,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能和品行,把他们培养成为既能适应并能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和各种专门人才。所以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传承、践行人类经验的互动的活动。
选项D,教育是激励和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学互动是以激励学生之学为基础、为动力的,旨在使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自觉学习、自我教育的人。可以说,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
该句摘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强调自觉反思,体现了受教育者的自觉学习与自我教育,故本题选择D。
2.我们在办学时要把学校办成像个学校的样子,真正办成一个教育人的场所。要求学校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处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事事对学生有良好影响。这体现了()的学校管理原则。
A.方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方向性原则。
选项A,学校管理的方向性原则,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必须有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由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管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是正确处理学校与我国社会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选项B,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反映了学校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原理,反映了对立统一法则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学校管理工作中整体和局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选项C,有效性原则。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率,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尽可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凡事讲求效率,应该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效率,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
选项D,规范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把学校办成像个学校的样子,真正办成一个教育人的场所。要求学校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处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事事对学生有良好影响。整个学校的风气、环境、规章制度,一切的一切,都要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选项A、B、C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3.有三个小纸盒子,一个装火柴,一个装图钉,一个装小蜡烛,要求被试把蜡烛点燃置于木屏风上,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先用图钉把小纸盒子钉在木屏风上作为小台子,然后将蜡烛点燃,把它粘在小台上就行了。但是,在实际的实验中,当把火柴、蜡烛和图钉分别装在各自的小盒子里时,大多是被试感到束手无策。这些被试者在解决问题是没有克服()。
A.定势
B.功能固着
C.情绪和动机状态
D.认知结构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原型启发以及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选项A,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选项B,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选项C,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
选项D,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
题干中被试并没有摆脱传统的观念,想出蜡烛、图钉、火柴新的用途,说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克服功能固着。选项A、C、D皆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答案为B。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时间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即不平衡性主要体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所以A项说法正确。
选项B,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选项C,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选项D,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A。
5.多血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灵活
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所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常见的气质的类型主要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
(1)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就是强型;兴奋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
(2)均衡性是指兴奋与抑制能力的相对强弱。根据神经活动的均衡性,可以将强型又分为两类:如果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如果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
(3)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换的速度。根据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可以将平衡型分为两类:抑制与兴奋转换迅速的,叫灵活型;抑制与兴奋转换慢的,叫不灵活型。
选项A,强、平衡、灵活是多血质。
选项B,该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选项C,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是粘液质。
选项D,该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题干中,多血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能力都强;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是平衡型;抑制与兴奋转换迅速,是灵活型。故本题答案选择A。
6.新课程所强调的教师教学行为,以下四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D.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课改的教学观。
新课程所强调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包括: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因此选项D错误,新课改更多强调合作。故本题选D。
7.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的动机类型可分为()。
A.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B.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D.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
7.A。解析:选项A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选项B根据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选项C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选项D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故根据题意选择A。
8.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相关知识。道德信念指道德知识成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人们坚信它的正确性。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预先决定了人的行动,它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使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
道德信念表现为:第一,相信道德知识的正确性,形成坚定的道德观点,根据自己的信念选择新的道德知识;第二,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身体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第三,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与之相关的道德行为会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第四,用坚强的意志行动去实现自己的道德信念,维护自己道德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培养道德信念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所以B项说法正确。
选项A,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C,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选项D,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故本题答案选择B。
9.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整策略
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而认知策略又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又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可以分为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等等。
选项A,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选项B,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
选项C,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等。
选项D,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题干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即为组织策略。故本题答案选A。
1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下列属于具体迁移的是()。
A.对“蚂蚁”,“蝗虫”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
B.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C.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运动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中去。
D.知道了草鱼、鲫鱼、鲤鱼等再学习带鱼,扩充了鱼的概念。
1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分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C选项,在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运动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中去。也就是将个体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动作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这属于具体迁移。所以C项正确。
A选项,该项属于垂直迁移中的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蚂蚁”、“蝗虫”等是“昆虫”的下位概念,其对昆虫学习的影响属于自下而上的垂直迁移。
B选项,该项属于同化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的同化性迁移。
D选项,该项属于顺应性迁移。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知道了草鱼,鲫鱼,鲤鱼等再学习带鱼,个体需要调整原有的认知经验,对草鱼、鲫鱼、鲤鱼以及带鱼进行重新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鱼”来适应外界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属于顺应性迁移。
所以本题答案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