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私家车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随之出现的,是停车难的问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放在今天能够形象地表达出转了许久找不到停车位的情形。
类似的情境还有很多,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深有体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技界与车企一直在寻找方法。近日,大众宣布与德国汉堡机场建立合作关系,该公司希望于年之前,在旗下的宾利、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车型中加入自动停车技术。
除此之外,大众还计划在与汽车有关的其他方面加入新技术。不只是大众,越来越多的车企与科技公司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新技术的加入,不仅能够提升汽车的一系列功能,还能够有效改善交通状况。而且这些技术还能“触类旁通”,在与汽车相关的其他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自动停车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传感器AI技术应用其中
近些年来,停车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中国民众。根据清华同衡规划院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联合发布的《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年,北京市汽车保有量为万辆,可停车位仅有万个。这意味着,平均每2.84辆车共用1个车位,车位缺口多达万个。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在去年为1:0.8,中小城市为1:0.5,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则为1:1.3。中国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全国范围内停车位缺口保守估计超出万个。
停车问题不仅困扰着车主,还会直接造成交通恶化。美国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城区中30%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是由于汽车转圈找停车位造成的。在美国,车主为了找停车位平均耗时6~14分钟,大城市则达到18~20分钟。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旁边仅有15个街区的空间,车主每年找停车位导致的额外驾驶里程就达到万公里,耗费掉17.8万升的汽油,产生吨气体排放。虽然中国并无这类数据,但和美国的情形恐怕不相上下。可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急迫且必需的。
有了大众的新技术,奥迪、保时捷等大众汽车车主可以利用传感技术更快找到停车位。他们可以在车库入口下车,然后利用地图导航与传感器将汽车“召唤”到停车处。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这些置入了新技术的汽车将被隔离在停车场的非公共区域进行“停车测试”。
大众方面在声明中表示,自动停车技术能够为人们创造更便捷并且无压力的出行方式,因此希望这项技术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接触到。大众高管JohannJungwirth表示:“自动停车将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中国,有关部门也针对“停车难”的问题采用了新技术。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规范停车秩序,北京将在明年对路侧停车位全部实行电子收费,而其中主要应用到的是地磁感应与视频桩两种技术。
地磁感应设置在车位中间,有车驶入即可进行监测,其稳定性高,安装便捷。视频桩则是在车位的某个角安装视频装置以检测车辆出入,记录车辆轨迹与车牌号,并且实现自助缴费。此外,中国还大力推行智慧停车系统及自动识别车牌等新技术。
所谓智慧停车,也就是将GPS定位技术、GI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停车位的采集、管理、导航等一系列服务,从而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与停车服务最优化。
去年兴起的NB-IoT技术与LoRa技术应用于智慧停车之中。NB-IoT技术利用窄带通信覆盖广泛、密度大等优势,使停车设备直接联网,通过地磁、充电桩、道闸等设置将信息传输至网络平台。该技术目前由华为联合多家通信运营商进行研发与推广,逐渐形成共同平台与行业规范,能够使小区联网组成大网络。
可以看到,智慧停车在操作过程中运用到了传感技术。说起传感技术,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项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传感技术。与传统的传感技术相比,新技术具备更强大的功能与更高的可靠性,而且价格也更加实惠。
另外,这种技术还能被应用于航天、机器人、考古学、地图绘制及大气物理学等诸多领域。现下该技术处于研发初期,其应用对象主要是机场、商店中的扫描设备。下一阶段,该技术将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中。
可以看到,汽车与新技术结合之后,许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也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其实新技术与汽车结合之后不只能够有效地解决停车问题,还能在许多方面起到作用。
二、新技术与汽车“结合默契”,“触类旁通”功能多
以大众为例,除了在停车技术方面有所布局之外,大众在其他与汽车有关的新技术方面也表现出“野心”。目前,汉堡机场的电动与混合动力保时捷车型能够与“充电机器人”交流,机器人可通过手臂给汽车充电。另外,大众计划明年能测试“V2X程序”,它可使自动驾驶汽车与附近网络交流,还能让汽车根据天气情况或交通事故自动更新路线。
此外,大众公司还计划研发一种先进的技术。当车主外出之时,有些琐碎的事情可以交给汽车去做。如“奥迪AI区”计划。依托先进的技术,奥迪将能够自行洗车或加油。车主可以凭借应用程序选择他们的车要做什么事情,然后让车自行完成即可。
这种技术甚至还能将汽车后备箱作为一个GPS定位的快递点。这样快递员就能在车主不在的时候将包裹投递到后备箱。“奥迪AI区”的洗衣店也可以把车主要洗的衣服扔进后备箱里。
这听上去有一点科幻,不过新技术与汽车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
例如荣威RX5搭载的是阿里的车载专用系统YunOSforCar,其宣传语是“一辆会帮你买咖啡的汽车”。该系统拥有独立的ID身份账号,能够使汽车养成记忆驾驶路线的习惯,以便在突发状况出现之前通知用户并提供新的路线。
它还能预判用户的需求,如在途中给爱喝咖啡的用户提供咖啡店的信息,为用户推荐专属音乐,提醒并推送最近的加油站等。其终极目的是打造以地图为核心的完整互联生态,让车变得更有“人情味”。
目前,许多汽车还有一项非常好的AI配置,就是疲劳检测系统。根据研究表明,由疲劳驾驶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比例为10%~20%。德国保险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高速公路上的死亡事故有20%都是因为疲劳驾驶。NHTSA(美国公路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人在疲劳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上升4~6倍。
所以,疲劳检测系统就尤为重要。奔驰是最早应用这一技术的厂商之一,通过红外线摄像机记录车主闭眼时常及眨眼频率。一旦发现超时,驾驶室内的警报就会立即响起。
除了在汽车主体中应用新技术之外,汽车的零部件中也可应用。在年的日内瓦车展中,固特异发布了名为Eagle-的球面轮胎。其中配有传感器,可利用磁场发挥功能,收集路面信息传输给车主,甚至还能将信息传输给路管局,有效避免潜在危机。
有了这些先进技术的渗透,我们尽可以想象未来汽车的模样。比如安放在方向盘中的感知系统,只要握住方向盘,我们的脑波反应就可以被检测。或者我们无需开锁,只要刷脸就能被自己的汽车识别,自动开门并发动。还有的厂商在研发针对“路怒”症状的系统,在侦测到车主情绪不稳定之时,会适当给予提醒。
当新技术与汽车的结合更加紧密,人们的出行可能会更加轻松便捷。我们也许可以放心地将开车的事情交给系统,这对于一些仅仅将汽车当作出行工具的人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了。其实,宝马在周年纪念庆典上发布的VisionNextConcept概念车就预设了类似的出行方式。其方向盘可以收纳起来,让汽车自行驾驶。
汽车与新技术的结合正在进一步发展中,汽车将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可能成为能够“读懂”人类的机器人,为人类的出行增添更多乐趣,并且更大程度上保证安全。不过,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不论什么技术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并且也需要设施与律法的健全来为汽车的改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