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张报纸报头的变迁字如其面,文如

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01039.html

常言说,字如其面,文如其人。想来,此话真真不错。

记得我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告诫我说,一定要练会写一手好字,那是一个人一辈子的本事,一生都会受益。父亲还常说,字,就好比人的一张脸,字写得好的人,就像人长得好看一样,走到哪里都会令人羡慕,让人喜欢。

只可惜我实在不争气,从小就顽皮好动,喜欢扎堆热闹,很难安静下来完成作业,更何况潜心练习写字。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越发羡慕身边写字好的人。尽管自己也曾一曝十寒地练习过一阵子,但毕竟一无悬梁刺股之恒心,二无狄芦作画之灵性。所以不成大器,难登大雅,徒留憾事,无怪他人。直到现在,我的钢笔字、毛笔字依旧通通写得一塌糊涂,就如同如连我自己都不喜欢我自己的容貌一样。

正因为自己写字不好,才使我一直十分艳羡书法好的人。日久后,交集圈内也熟识若干小有名望的书法家或爱好者。记得我最早认识的一位书法家叫哈普都隽明,赫哲族人,大名叫赵隽明。不但书法写得好,还是位金石篆刻名家。八十年代初,我结婚时,他还送我一幅字:《侣俦其伴德而惠,伉俪之交友亦师》,并刻一枚名章送我。当时的我如获至宝,甚是喜爱,至今也还记忆犹新。

转眼之间,已过耳顺之年。前不久,一位经常在网络上一起玩朗诵的朋友,名叫董健,网名自嘲为“老叫花子”,天津人,小我几岁。其人多才而幽默,在网络朗诵爱好者中颇有些名气,水墨丹青,写诗行文,都不在话下。我们在网上也熟识十好几年了,可惜只在网上见过视频,至今未曾谋面。闲聊中,他知道我也喜欢书法,便答应送我一幅字画,让我出内容。窃喜之余,我便将平日非常喜欢的一段话发给他。不久,便有快递送达。精美卷轴装裱,尺幅三尺有余,其书曰:“敬才秀之士,爱德行之臣,思贞操之贤,贵廉洁之臣行,贱贪污之吏,恶凶狡之徒。若引而伸之,则无遗漏矣。——时在乙亥中秋敬録石老师座佑于沽董健”。见字如见人,其书法果然了得,颇具赵体功力,笔法硬朗,书风雄劲,结体严整圆熟。我甚喜之爱之,悬于室墙之上,日日赏玩不已。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更是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艺术门类。虽然都是在白纸上写黑字,但其中却蕴涵着无穷奥妙,千般气象,万般变化。古语云:不有佳作,何伸雅怀。书法艺术也是一样,因其具有儒风雅趣,艺文才技之属性特点,以至于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骚客韵士等,无不趋之若鹜,经久不衰。由此也造就了千百年来书法艺术领域的众多门派,万千风貌,浩如烟海,蔚为大观之景象。

据说,后人曾把书法家大体划分为三类:一为书家字,即一生专攻书法一技,为世人推崇公认;二为名家字,即各类各界之高人名士,兼功书法;三为官家字,即以当官为主,兼爱书法。此三者有时或可合归一类,比如书圣王羲之,既是书家,又当过大官,更是千古不二的名家。有人可以身兼两类,比如乾隆皇帝,其官之大,自不必说,其名声更是如雷贯耳,康乾盛世,妇幼皆知。史上以书家而得名,得名后而为官者,浩若繁星,不可胜数。而能得其官而又能工于书法的,属于官家字一类,自古以来,被书法界认可、欣赏,并成为后世典范的官家字也为数不少。正所谓字如其面,文见其品,德配其位,理所当然。

倒是近些年来有些所谓官家字,就实在不敢恭维了。这里也不好直取其名作比,只列其状而已。因其权倾一时或富甲一方,致使门客众多,幕僚追捧,谄谀塞门。于是便自我膨大,忘乎所以,附庸风雅,甚至滥竽充数,忝列其间而洋洋自得。有的以三两成不到的皮毛之技,甚至根本不入流的所谓书法功力,便开始四处招摇,刻扁题字,有求必应,称金量银,乐此不疲。诸如此类官家字,当下既多且滥,不过倒也极易区分。因俗俚之人,不明就里,情有可原。而真正的高人韵士,常常只能侧目而视,无可奈何。

我退休前,一直在一家省级报社任职。因工作关系,也时常会接触一些高官、富商、名人等,其中不乏书法艺人与各类名家。譬如一张报纸的报头,如果出自于名家、名人题写,自然会光耀门面,身价倍增。因此,各家报馆谋求报头的最佳题写者,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譬如人民日报和许多省级党报的报头,乃是毛主席老人家亲自题写,可算是熟读度和面世量最大的书法了。其名人效应,自不必说。可有些门头不大的报纸,常常苦于更大头衔求之难得,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于是各省有求省委书记、省长题写报头的,各市有求各市里主要领导题写报头的,各行业请行业主要领导题写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总之,追求官家字必是时下首选,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物以贵为稀。当然,也有不慕高官,不图虚名,但求真正书家字的。可惜只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我当年供职所在报社的报头,据说是年报纸创刊时,请著名书法家沈重先生题写的,应属于典型的书家字。沈老老先生在书界名望颇高,所题写的报头自然也没得可说。年,报社换了主要领导,在修改办报方针和全面改版的同时,还想改换一个报头。其理由是,不是说原报头不好,只是要彻底改头换面。于是,该任务就落在我和报社另一位颇懂些书法的俩人身上。领导指示我们,一去求现任省委书记或者省长题写。如求之不得,就退而求其次,去寻求国内或省内书法名家。上司发令,安敢怠慢。几日后,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谋面见到了时任省委书记。书记回答倒也简约,他说:“我不大写书法,你们去找省长吧,他经常写书法。”

时任省长业余时间很喜欢书法和摄影,也是我们早有耳闻的。于是我们又屁颠一般地去找省长。省长说:“你们现在的报头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要换啊?”我们说明了理由后,省长笑笑又说:“不是我拒绝你们,一是我的字本来不怎么好,即便是写了,也肯定比不上你们现在的报头。二是我不会一直当省长的,一旦我换了位置,你们再换报头,岂不是很麻烦么?何况报纸好坏,关键是看内容,不在于报头”。嘿嘿,我们居然又碰了一鼻子灰!虽然求字不得,甚是沮丧,但毕竟领略了一番时任省长的风范与气度,心中难免暗自钦佩。

求字不得,只好退而求其次。于是又去跑省书法协会。这次对方倒是爽快答应,不几日,就有数名省里几位较有名气的书法家,写了大约十几幅报头样本供我们选用,其中真草篆隶,均显功力,各有特点。我们在交流时,也曾经听几位书法家议论,单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原报头沈老先生题的字,应该是相当不错了,我们较难超越。

毕竟任务完成,回来交差给领导,把若干字幅依次挂在墙上,让大家品评。正如篮子里的菜多了,反倒不知道哪个最新鲜最好吃。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大家七嘴八舌最后也没个定论,于是便不了了之,原报头依旧。

不到两年,报社又换了位新领导。恰巧也是个书法爱好者。该领导痴迷书法,办公室里笔墨纸砚,样样齐备(显然不会是自费置办的)。墙上遍悬字幅,风格各异,错落有致。该领导也常于案头泼墨,笔走龙蛇,凤舞鹤飞。属下谄谀者们每每见之,不论懂与不懂,大多会手舞足蹈,连声叫好,或曰佑军下凡、孟在世,或曰比肩真卿、不逊公权。其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不久,居然有人提议,说本报的报头字不好看,没有现任领导的字写得好,前任领导想换没换成,建议这位领导亲自为报纸题写新报头。没想到,数日之后,我们用了十几年以及万千读者非常熟识的报头,居然真的换上了这位报社新领导的“墨宝”!

活过大半辈子,确也见过一些报社更换过报头的,但却从来没见过哪一家报社领导,会好意思把原书法名家题写的报头,换成自己的手笔。此无疑成为当今业界之一大笑柄!至于其书法水平如何,我不好妄评,他知,我知,天下读者知。如果其人恬不自知,如此飘然自得,如奈我何?惟见其心胸之猥琐,品行之不逮,颜面之无存,诚可谓自成一格,力透纸背矣!由此也可想而知,一个部门的主官其心胸格局竟然如此,那么其他得一切,想必结局早定,不言自明的事了。

说来有趣,果然没过两年,报社又来了新领导,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报头又换了回来。回想当年在省委书记、省长那里求字不得,这样的官家,可谓颇有格局卓识,亦颇自谦自知。相比之下,那位痴迷书法的离位领导,当时志得意满地题写报头,而前脚走,后脚就被改回,真不知该作何感想?正如古训所云: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文。

今年初,我曾供职数十年的报纸已经停刊,从此作古。虽说是时代使然,大势所趋,却也令人多有遗憾和不舍。虽然我已离职数年,但是,作为当年更改报头的临事者,每每思起,依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喟然长叹之余,亦不知当哭当笑,当赧当羞?

以小见大,触景生情,触类旁通。此自然之理也。古语云: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于是想到:字如其面,文如其人,此话真真不假!

讲述人:老石头(资深媒体人)于年3月居家抗疫期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9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