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县,古称马邑、鄯阳、朔州等,民国元年(年)由朔州改为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晋北的内外长城之间,与内蒙古只隔座长城,同时这里也是各个民族的杂居之地,极具特色的朔州本地文化。现在有一组来自华北交通的老照片,关于朔县的火车站、文昌阁、教堂、牌坊、城门城墙等民国日占时期的风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探讨(照片经过后期AI自动上色而成)!
朔县是当时同蒲铁路中的一个站点。同蒲铁路北起大同至运城,全长公里。图为一座简易的朔县车站,以及房子边的一个火车机车头。
年8月铺轨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图为朔县的火车站,一块牌子上写有“朔县停车场”。
据《疼痛的记忆》记载:“年9月28日,日军进犯朔县城,屠城三日,屠杀无辜同胞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朔县惨案”。仅在南街二道巷就一次集中起余人,押往南门外城壕集体屠杀”。图为一名日寇带着军犬在写有“朔县停车场”的地方,附近还堆放着不少用麻袋装着的物资。
城内街道边的一间房子门框边上挂有一块“朔县洋行”的牌子,一名穿戴严实的小男孩怀里抱着什么走出来。
残破的城墙和角楼,一侧角楼附近已经把铁路修到了城墙边上。远处的山离城墙有点近,可能不是朔州城的城墙,可能是广武城的城墙。望知道的友友评论留言补充?
朔县的文昌阁,也称文魁阁,位于东西南北四大街的交汇处。在明万历十三年(年),在原鼓楼台基上改建文昌阁。此阁为四门通衢,东额“朝阳”,南额“迎熏”,西额“来爽”,北额“镇朔”。图为全景的文昌阁。
元末明初在秦筑北齐重修的古城东南隅缩筑朔州城。有四个城门,东日“文德门”、南曰“承恩门”、西曰“武定门”、北曰“镇塞门”,四门均建有瓮城和城楼。图为站在文昌阁上拍摄朔县的东大街和城楼,远处能看到牌坊,以及图右上角的教堂建筑(具体看下面的图)。
透过文昌阁上的一扇木雕门窗,可以隐约看到位于朔县东大街的崇福寺高大的屋顶。附近还分布着关帝庙、鄂国公庙(祭祀唐朝开国名将朔州先贤尉迟恭)、文昌祠、玉皇庙等建筑。
此图就是位于朔县东大街东南区的基督教堂,与上面两幅图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日寇侵占朔县县城后,许多老百姓被迫逃进教堂避难,或在神父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朔县的中心街——南大街,图中右侧的建筑比较独特,一楼是一个比较大的门洞,二楼三楼是些拱形的小门,不知是否还存在?
文昌阁上的木栏杆和木门窗都被拍摄进去了,隐约能看到一楼是一个大门洞的那栋建筑。
大街上的一座牌坊,以及牌坊后边的一座建筑,由于找不到资料,不能确定是朔县的哪条街道。小编猜测是朔县西大街上的牌坊,以及牌坊后的鼓楼?
站在文昌阁上拍摄的朔县大街和城门城楼,此图也无法确定是哪座城门,只能根据建筑和人物的影子,结合上面几张东大街和南大街建筑人物影子,如果这组照片拍摄于同个时间段,根据东大街和南大街人物建筑影子朝向东北角,那么可以猜测此图是站在文昌阁往北拍摄的朔县北大街和北城门。
带有文昌阁门窗的朔县大街,以及城门洞两侧有坍塌裸露的内土墙。
此图中的城门楼屋顶的右侧已经破坏,以及城楼上左数第三个门有个特殊的形状,与上面2张图的城楼样子一模一样。
据《朔州城厢古建筑图说》记载:“朔州城内街巷为古代山西州县级城市之最宽者,堪称明代城市规划的大手笔。另据地方志记载,清末民初朔县城厢有大小庙宇86座。至建国前成规模的庙宇仍有40余座”,图为朔县的四牌坊。
朔县的一座精美牌坊,一位头戴帽子的父亲牵着一头毛驴,他的小孩坐在毛驴上,正走过这座牌坊。据说南街曾有卢氏牌楼一座,被侵华日寇将其木料当作薪炭,逐年锯断陆续烧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