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问塞阻,转作潇湘游去蜀杜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6.html
本文由作者回首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问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诗题名“去蜀”,是诗人杜甫于永泰元年()四、五月间离开蜀郡成都时所作。诗人在乾元二年()七月,因“无钱居帝里”(《寄高岑三十韵》)弃官携家赴秦州,不久又为生活所迫,于十二月初离开北方南下,月底到达成都。他在《发同谷县》中,曾这样写道:“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由此可见,诗人所以远离京城,不怕路途艰险来到蜀郡,完全是生计所迫。从他本心来说,他当然不想远离长安,自然更不想久居蜀地。可是事与愿违,故全诗以慨叹久滞蜀郡开篇。“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按《新唐书·地理志》,蜀郡包括成都、华阳、新都、温江等十县,治所在成都。梓州即梓撞郡,包括射洪、盐亭等九县,治所在今三台县。“五载”是指上元元年()至永泰元年共五年。“一年”是指广德元年()。这两句诗记载了经历的岁月和地方,乍读起来,似乎过于平淡,缺乏深意,但细细加以咀嚼之后才体会到这是在诗人胸中几经盘旋之后方才倾吐出来的异常深沉的感情。试想,这位没有一天不以国家安危,民生疾苦为念的诗人,他是何等渴望君王能早日召他进京,委以重任,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日复一日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是多么折磨人的盼望和等待啊!不要说一月半载,就是一天也是令人难耐的,何况“一年”,何况“五载”?诗句通过“五载”、“一年”和互文见义的“客”“居”二字,就把诗人长期蕴蓄的时不我待、壮志难酬的悲痛心情,深沉有力地表露出来了。现在诗人终于要离开长期客居之地,他将去到何方?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颔联。颔联的出句:“如何关塞阻”即“如关塞阻何?”意思是由于战乱不已,关塞阻塞不通,你能拿它怎么办呢?诗人离开蜀地之后,他最理想的去处,自然是北上返归故乡和进京城辅佐君主了。可是由于有形的关塞的阻隔和无形的“关塞”的障蔽,他的理想却难以实现。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诗人只好另作打算:“转作潇湘游”了。潇:水深清的样子。潇湘指深清的湘水,这里泛指荆湘一带。游:邀游。这个游字下得很有分量,它充分表露了诗人内心的积愤。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之际,哪是适于游乐的时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以身许国的爱国诗人杜甫,他岂能不顾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只图个人行乐!早在天宝十四载()写的长篇叙事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就曾这样表白道:“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可是现在由于严酷的现实的逼迫,他却要违反自己的意愿作潇湘之游了,这对他来说何异昔日屈原之被放逐沅湘!事而至此,诗人内心的苦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自我安慰和排除牢愁,诗人写下了后面四句诗。“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万事”,一本作“世事”。“万事”比“世事”不仅内涵丰富得多,而且可以引起人的许多联想。一个“万”字说明诗人想得很多、很广,他个人的理想抱负,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等等。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像自己头上的黄发一样,枯萎、脱落,“浑欲不胜簪”了。不用“白发”而用“黄发”,固是出于平仄上的考虑,但也含有另外的意思。当时诗人已经年过半百,再加上艰苦生活的长期折磨,身体更显衰老,剩下的时日不会很多了,所以说是“残生”。既然“万事已黄发”,那就让这“残生”追随翱翔水面的白鸥,在潇湘一带悠闲自在地度过吧!表面看,这句话是自宽自解的言辞,但却在更深的层次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痛和悲愤。诗人想到自己,虽满怀报国的热忧,却不被朝廷任用,结果成为一个被遗弃的四处漂流的闲散之人,不禁涕泪长流了。本想排除痛苦,现在不但痛苦没有一丝一毫被排除,反而更加深重,以至涕泪长流。在这万分悲愤之际,诗人暂时把自己的思绪从自身转移到朝内衮衮诸公。于是他不无讥嘲地自问道:“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安定国家的倾危有那些享受厚禄的大臣们在。那我这个在野的闲散之人,又何必为此操心,竟至泪长流啊!诗人真是把安定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朝内的大臣身上吗?过去一些注家大都从肯定的方面去回答,而且还具体指出大臣是指谁,指谁。这样去理解,就使诗篇的思想,显得过于浅露了。其实从表面看,诗句是在自我排解,而骨子里却是暗嘲那些窃踞高位的大臣们。现在国家的祸乱不止,关塞的重重阻塞,不正是他们的胡作非为和庸碌无能造成的么?如果他们真是名符其实的大臣,则国家不会倾危,关塞不会阻塞,自己也不会流落异乡了!再一想自己,虽已满头黄发,但对国家、朝廷还是可以做出一定贡献的。我们古代的国君不是早就懂得:“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意思是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定要请教年老而有经验的人,才能不犯错误。)的道理么?而现在自己却被长朝接斥在外,不能接受君上的咨询,恐怕也与这些嫉贤妒能的大臣们不无关系吧!诗人由自身想到大臣,由大臣又想到自身,再由自己当前处境,进而想到国家的长期动乱、人民的水深火热,内心悲痛至极。瞻念前途,他又怎能不涕泪再一次长流呢?“何必泪长流?”正言若反,实际是“怎不泪长流!”《去蜀》虽是一首五言律诗,却把诗人六年中流寓的踪迹,思归的情怀,东游的想法,身世的悲感等等都概括进去了;在感情的抒发上曲折回环,愈转愈深;在音律上突破了一般五言律诗的格局,为了强化诗的抑塞情调,起关键作用的一句全用仄声,五句四仄声;因此,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咫尺千里,沉郁顿挫的特色。参考资料:古诗词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回首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4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