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你说,机哥到现在还会时不时看看柯南更新。
柯南手里那块表,小时候觉得它神奇,长大后觉得它搞笑。
当然,笑点九成是毛利叔贡献的。
无论对柯南手表的观感怎么变化,手表本身的设计,终究是惊艳了我的童年。
当时就在机哥心里埋下期待的种子,很想亲自体验一番这个神奇的手表。
多年后,真有厂商将类似形态做出来了。从纸面专利到量产产品,玩真的。
它,就是月初刚发布的,华为WATCHBuds。
手表刚到办公室,机哥和潮老师就玩开了。
话不多说,柯南招牌动作,来一个。
想必你已经开始好奇,手表弹出后,里面是啥?
机哥也不卖关子,手表暗藏的道具不是麻醉针,而是……一对TWS耳机。
华为WATCHBuds“表”如其名,是WATCH和Buds的结合。
在智能手表里面塞进一对无线耳机,华为属实在挑战产品结构的天花板了。
乍眼望过去,它跟普通智能手表没什么两样。
正面是块高清彩屏,材质是高强度锂铝硅玻璃,比GT3的屏幕硬度提升了25%。
大家看到表盘下方的设计没,这个小小按键上,点缀的是经典巴黎饰钉。
果然,商务精英风,熟悉的味道。。
这个神秘按钮的作用不仅仅是好看,更是开启耳机仓的钥匙。
即使华为WATCHBuds承受了一般手表无需承受的重量——多了一对耳机,但它上手感觉并不累赘。
光听机哥描述可能没有概念,还是让精密仪器说话吧。
不算表带,华为WATCHBuds整机重量只有66克。
正常一块智能手表+一对TWS耳机,七七八八加起来快超过克了。
相当于华为WATCHBuds将两者结合之后,还把总重量减去大半。
为了把无线耳机放进手表,华为WATCHBuds用的方案,可以说是内外兼攻。
外部思路好说,先压缩屏幕玻璃厚度。
华为WATCHBuds的表盘厚度做到14.99mm,比华为GT3的屏幕厚度薄0.3mm。
都用毫米做单位了,实在是锱铢必争的程度。这0.3mm已经是25%的削减幅度了,你敢信?
在表盘内部,就更费功夫,得上黑科技了。
表盘内运用高集成度整体架构设计,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实现了21层的立体堆叠。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缩。
全新造型的耳机也一样,缩缩缩。
整机采用定制化小型器件,耳机单只净重约4g。
体积大概就是常见耳机的一半吧,造型像个钝钝的小子弹头。
华为WATCHBuds开启耳机仓的方式是「弹盖」,连接处用了超微型精密转轴,官方称经历过十万次反复开合测试。
我算算看,以每天开合30次算,它差不多能开个十年。安全感拉满呀~
开合角度支持10-75度悬停,还挺魔性的,机哥忍不住反复开合多次。
诶,就是玩儿。
但是开着开着,机哥突然发现,耳机待的位置,跟我们通常想的不一样哇。
华为WATCHBuds采用的方案是「上盖磁吸」,开启后,耳机没有乖乖待着充电仓里,而是牢牢吸附在上方。
为什么不直接从耳机仓里拿出来?原来还是为了压缩体积。
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想尽可能缩小电池仓,那深度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电池仓深度跟耳机宽度基本持平,总体厚度相应就更小。
但这会带来另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直接从充电仓下手,耳机不太好拿。。
So,耳机平时就吸附在上盖,外露面积更大,拿取也更方便。
讲真,整机的设计真的是细节满满了,谢谢华为工程师掉的头发,机哥再也不用担心出现丢失无线耳机的尴尬情况。
用上华为WATCHBuds之后,机哥每天出门流程,从包里掏出耳机仓→戴上两只耳机→收起充电仓,简化为抬起手腕→拿出耳机戴上。
告别手忙脚乱,整个流程舒爽很多。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前整个坐电梯下楼过程,几乎都在捣鼓耳机,现在站在电梯门前还没进去,就全搞定喽。
研究完这块表的创新外形,是时候看看它能帮我们做成什么事了。
机哥认为,智能手表的重要作用,无非是便捷、健康和运动。
作为一块智能手表,华为WATCHBuds该有的都有。
日常工作生活中,某绿色软件,就是机哥在智能手表上最常用的App。
老板急call,对象夺命查岗,用手表火速回复。一条语音甩过去,让他们也尝尝60秒的滋味?
录音效果嘛,自然是配上耳机会更好。
而且光是在回复姿势上,就已经秒杀全场。以前用智能手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