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图像史料教学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等同于“愿意学习”,它包括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控制、目标定向等,可以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主动积极参与,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课堂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好学、乐学。作为历史教师,要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与史料的合理选择运用,吸引学生注意力。诸多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比起生硬的文字,历史照片、历史地图、影音影像等图像史料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合理利用图像史料进行有效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内在动力,有助于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例如,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先以若干历史图片或一段相关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从而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图像史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充分活化思维,完成以图证史的思维尝试。如讲到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残暴行径,可以用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历史照片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此告诫同学们以史为鉴,树立爱我中华、奋发图强、立志高远、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时,可以播放相关文献纪录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悄然落地。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图像史料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继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完成最后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用时间轴、知识结构图、表格等工具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联系、提高,比单纯用文字叙述有效得多。
二、运用图像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备的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能力的组合。毅力也叫意志力,学习毅力是学习者完成学习的“持久力”,是学习进行的保障,体现了个体进行学习的意志品质。时间轴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时空观念这一素养载体的时间轴体现了历史现象的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蕴含了大量的信息。以“近代化的进程”时间轴为例,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根据图中洋务运动所办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信息?”“照相术、电影等传入,说明了中国的近代文明发展有何特点?”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进行追问,再进行探讨、交流,或教师把“半成品”的时间轴交由学生自己完成,或由学生自己开发、自我完善,形成属于自己的时间轴。其中有些基础偏弱同学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及时引导,点拨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面对挫折不言败的优秀意志品质。研究表明,通过课堂培育学生的学习力,在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力,并能帮助后进学生建立自信。
三、运用图像史料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转化力
学习转化力作为学习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成果,主要体现在问题解决、实践创新等方面。学习转化力蕴含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图像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转化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改变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平台
当前新课改正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已经进入后课改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将传统的“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最大限度地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机会带领学生参观遗迹遗址与碑刻、观看历史电影等,增强学生的具体历史感受,从而在实践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
(二)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提升学习转化力
作为学习力系统提升技术之一的思维发展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如常见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也是运用知识信息培养学习力素养的一个过程。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可视化,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和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要点,而且把思维的过程在图上体现出来,有助于知识的梳理和记忆。同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绘制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充分的加工,有的学生能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此外,思维可视化的每一个步骤,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加入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形成独特的、凝练创新思维的“作品”。
无论是从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培养,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转化,思维可视化都能够培育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注意力、认知力和转化力等学习力新要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学习主题,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制,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对历史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搭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可视化支架,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另外,教师可以创新评价机制,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从不同角度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当然,不同类型的图像史料或兼具培育多种学习力的功能,如时间轴、思维导图。图像史料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学习力系统提升技术中无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知识快速更新带来的挑战,跟上信息智能文明时代的步伐,基于学生学习力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课堂的实践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的责任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