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63岁的左宗棠,是如何力排众议

在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雕像群中,左宗棠的雕像就矗立在此远眺着雄关漫道,让我们不禁感念的是,一百多年前这位伟大民族英雄为保国土的中国脊梁式人物的骨气。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就曾赞誉他是“当今天下第一人”,梁启超更是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证明,左宗棠不负盛名,更不愧人民,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那么,让我们倒回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来回顾一下这位民族英雄是如何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力保新疆,完成收复新疆这项历史使命的呢?

一、内忧外患危西北

自清朝以来,新疆(古称“西域”)内部不断出现问题。清政府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并在乾隆二十七年(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府”,对新疆进行军政管辖。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宗教问题和外国势力的干涉,再加上清政府的腐朽不作为,新疆大大小小的暴乱频频发生。

年,浩罕汗国(现今乌兹别克坦境内)阿古柏政权趁新疆人民反清叛乱未平定之机大举入侵新疆。由于清政府内交外困,风雨飘摇腐朽不堪,新疆领土频频被占据。至年,南疆以及北疆的多数领域都被阿古柏所占领,新疆陷入阿古柏政权昏暗恐怖的统治。

不仅如此,英俄两大殖民势力虎视眈眈,介入新疆问题,英国通过为阿古柏政权提供现代化军械的支持,以获得在新疆的特权,意图瓜分新疆。年,俄国大举出兵占据伊犁,实行殖民统治,厚颜无耻为其行为寻借口称“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

年,俄国承认阿古柏政权,并与阿古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可见其野心勃勃。至此,新疆的情况危如累卵,岌岌可危。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若清政府持续不作为,任由新疆问题持续发酵,面临的将是近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从中国版图上消失。

二、力排众议主收复

自乾隆时期平定新疆以来,清政府内部对于新疆问题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主张放弃,另一种则相反。年,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遇害为由对清政府发动入侵,西北塞疆危机还未解决,东南又面临海疆危机,腹背受敌。在此情形下,“塞防”与“海防”孰重孰轻问题在清政府内部形成大争论。

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是“海防”主张的领袖代表,他表示在朝廷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塞防”与“海防”不能二者兼顾,强调远在千里之外新疆无甚可取,而且收复的成本太高,应该放弃西北;主张对阿古柏政权采取羁押政策,将主力放在加强东南海防上,暂时放弃新疆,待机再举。

面对日益紧张的海疆危机,此主张得到很多官员的支持,当时的醇亲王奕譞更是奉李鸿章的主张为不刊之论,“海防”一派一时占据上风。而此时,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强硬反对弃新疆保海防的主张,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不可扶西倒东。

左宗棠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强调新疆问题不仅是一场传统的边疆叛乱危机,更是一场地缘政治危机。就对于内部的叛乱而言,新疆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俄英列强殖民势力的入侵以及扩张。从年俄国出兵攻占伊犁,第二年中俄塔城谈判失败,俄国拒绝撤出伊犁就可以看出新疆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清政府放弃新疆,则不只是丧失新疆这么简单,清政府即将面临的是蝴蝶效应下的俄罗斯殖民势力的勃勃野心。假若西北要塞失守,接着毗邻的陕甘地区境况堪忧,接着就是北部蒙古部落也落入危险境地,蒙古一旦不保,京师对于敌人就是到嘴的鸭子唾手可得,一系列的危机接踵而至。

因此对于新疆问题,不只是简单的边疆内部叛乱危机,不能用传统边疆治理思维来处理新疆问题。最终,左宗棠力排众议,左宗棠塞海防并重,收复新疆的主张得到清政府认可。年5月,清政府下令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武力收复新疆,此时左宗棠已经63岁。

三、举借外债复国土

就这样,63岁的左宗棠,拉着一口棺材,抱着誓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踏上征讨阿古柏政权的西征路途。但此时的清政府积贫积弱,各省已积欠左宗棠麾下各部“协饷”万两,严重影响西征军战略部署。

左宗棠以每年军需万两请求朝廷拨款,最终清政府只拨款万两,这还不是一次性户部拨款,户部拨款万两,各省“协饷”万两。不提武器装备供应,这显然不足以支撑西征军的粮饷供应,为了夯实后勤基础以及保证军队武器装备的供应,左宗棠举借外债。

据统计,在年至年间,左宗棠各向洋商和华商各借万两、万两。经济基础解决后,左宗棠先后创办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总局(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改良旧式火器,仿制西式枪炮,并与德国购进武器装备。

并且实行开源节流,屯田积谷、兴修水利恢复当地经济节省军费开支;整顿军队,裁减冗员,提高军队战斗力合理利用军费。此外,为保障粮食的采购和运输,左宗棠开辟三条购粮路线,采取“节节转运”、“民运”的运粮政策。

同时,为了稳妥收复新疆,根据阿古柏政权兵力部署主要在南疆,北疆势力薄弱的特点,以及西征军本身条件劣于阿古柏政权的情况,左宗棠提出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在充分的准备和战略方针得当的情况下,年1月,粉碎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失地。

年10月,清政府代表与俄国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俄提出苛刻不平等的条件;同时还实施武理侵扰和威胁,就伊犁问题两国未达成共识。年,68岁的左宗棠兵分三路挺近伊犁,喊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的口号表明了收复伊犁的誓死决心。

最后俄迫于左宗棠西征军的威慑,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复伊犁。挫败分裂势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着手建设动乱后的新疆,为此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改善新疆的运输环境,修筑南北疆的道路交通;安置动乱后的难民,积极组织垦荒;凿井屯田,振兴农牧,推广蚕桑种植等恢复和发展当地的民生和经济。

此外,左宗棠还带领西征将士改善新疆的自然环境。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再加上当时植被稀少,新疆气候干燥,左宗棠带领将士们植树造林。在大道沿途、适合栽种的地带以及城道旁都栽种柳树、杨树等,一则巩固路基和沙土,改善环境,二则给与来往行人遮阳乘凉。

也因此才有王焕之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到左宗棠麾下老将王昌浚笔下的“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壮举;也因此新疆人民为纪念左宗棠和西征将士的付出,将他们所种的柳树称为“左公柳”。

一百多年前,左宗棠以超前的思想和远见力排众议主张收复新疆,保住了我国近六分之的领土。假若没有左宗棠,或许现今我们丧失的不只是那六分之一,而是更多。新疆不是李鸿章所说的贫瘠地薄之地,恰恰相反,新疆物产富饶,地广土沃,它是一块需要人们不断去开发和建设的宝藏之地。

就新疆棉花为例,年以前,新疆被视为是“植棉禁区”,但现今新疆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力地区,棉花产量更是占到国内比重的87%,并且与美国、印度并列为全球三大核心棉花产区,。除此之外,新疆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更是今天丝绸之路的经济核心区域,都是多种文化荟萃融合交流的重要之地。

结语:一百多年前,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滞后的晚清,左宗棠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剖析新疆危局,超越传统的认知局限,以超前思想主张和视野力保新疆,这对于至今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也受到国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9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