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司机的故事当年两次惊心动魄的

列车在运行时,"走不了"和"停不下"是两大类最典型的事故。相对来说,"走不了"还好办,大不了更换机车,仅仅只是耽误列车晚点,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而"停不下"的危险可就不堪设想了,车毁人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

最严重的"停不下"的事故无疑是列车放飏,是可能发生毁灭性的行车事故。其中导致发生的因素很多,既有机车制动机故障、动力制动系统故障、列车制动系统不良、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装置不良等设备方面的原因;也有列车制动主管折角塞门关闭和机车司机操作不当方面的问题,如列车制动后,缓解时速度过高,充风时间不足,造成列车运行速度迅速回升。而再次制动时,制动力严重不足,使列车运行速度无法控制。以至于远远超过线路和列车运行的限制速度,酿成列车脱轨、颠覆的车毁人亡事故。即使列车监控装置动作启动控制,由于不能形成列车制动管与车辆副风缸之间绝对优势的压力差,排风也无济于事。

某机务段地处偏远的山区,所牵引的列车常年在蜿蜒起伏、陡峭崎岖的崇山峻岭中穿行。线路坡度接近千分之二十的长大坡道很多,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相对来说列车操纵比较困难,除了"爬坡"、"闯坡"就是"放坡"。因而长期以来,防止列车放飏一直是这里的每一名行车干部职工都特别重视的问题。尽管如此,在几十年的历史中仍然发生过两次绝无仅有的列车放飏事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该机务段的D大车机班不幸地遇上了列车制动失效的问题。当时列车运行在长大下坡道上,D大车在第一次调速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缓解时机。当第二次利用自动制动阀进行减压时,正常情况下,随着列车制动管的排风,列车运行速度会逐渐下降。而这次列车速度非但没有降速反而意外地不断上升,D大车立即追加减压仍然收效甚微。最后,只能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撂非常",仍然无济于事。当年的机车上普遍没有安装电阻制动装置,除了空气制动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遏制列车运行速度的上升。

好在机车上已经配备无线列车调度电话,D大车急忙向前方A车站的车站值班员求救:"不好了,下不住闸了。"

铁路有关关键车站都设有"避难线",是为防止列车在陡长的下坡道上速度失去控制而专设的一段尽头线路。当有关列车遇到危险时,会被接入到避难线中。然而一般的避难线仅有几百米长的距离,风驰电掣的列车即使进入避难线也会车毁人亡。避难线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可以避免影响其他线路上的列车。

继续绿灯通过,进入下一个区间。无疑是能够缓解险情的唯一办法。遗憾的是,这里是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按计划D大车所值乘的上行列车将在A车站会避正在同时对向开来的由Y大车所值乘的另一列下行货物列车。

当务之急,只有对面的列车抓紧时间进入站内,实现区间空闲,才能办理D大车所驾驶的上行列车从A车站通过。

按照正常的运行速度已经来不及了,车站值班员立即将情况紧急通知下行开来的Y大车,并命令其全速进站。

Y大车牵引的是一列"空敞",列车总重量很少,加大机车牵引力后,运行速度可以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如果大幅度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又受到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LKJ)的控制,货物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一般限制在80公里/小时以内。而关闭LKJ运行是机车司机绝对禁止的"红线"行为。

顾不了这么多了。危急关头,行车调度员果断地下达调度命令。要求Y大车马上关闭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进入A车站。

时间就是生命,在生命面前日常所有的所谓常规"规定"都显得微不足道。千钧一发之际,Y大车立即将监控器"关机",冒着列车随时可能超速脱轨的危险,全力火速进入车站停车。

仅仅短暂的几分钟之后,通红的车轮和闸瓦冒着滚滚浓烟散发着刺鼻铁腥气味的上行列车,呈雷霆万钧之速呼啸狂奔从A车站正线惊险通过。

出站后,起伏线路的坡度逐渐趋于平坦,列车速度增长的势头开始削弱。

临近的几个车站根据行车调度员的安排,全部开放进、出站信号,一路绿灯。狂放不羁的列车终于在"撒野"了几个区间后,惰力进入了上坡道地段。在巨大的阻力下,形成强弩之末,逐渐降速直至停车。

谢天谢地,经过各方面的全力配合和果断决断,总算躲过了一场重大劫难。

如果说,这一次列车放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的话。那么几年后又一次出现的Y大车放飏事故则完全是因为业务能力较差和责任心不强所造成的。

那是在一次乘务中,Y大车担当本务机车在中间车站进行调车作业,车站新职调车组人员在连挂车辆后,没有开放列车管折角塞门。一般情况下,再开车前,机车司机通过试验列车制动机性能时,根据对比排风时间和车辆数量能够及时发现。但是由于Y大车业务不熟练及工作不认真,严重违反《铁路机车操作规程》,仅是马马虎虎装模作样地应付差使似的下了一把闸后开车。车站助理值班员也没有按规定确认,将本应该发现的重大隐患没有及时地防止。

列车出站后需要减速时,由于列车制动力严重不足,造成运行速度无法控制。列车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呼啸地顺着千分之十六的长大下坡道肆意狂奔。由于严重超过铁路线路的最大限制速度,随时都有脱轨、颠覆的危险。如果前方车站没有开通进路,将会越过防护信号机,与前方列车相撞,导致车毁人亡的惨重后果。好在慌了手脚的Y大车还知道向所在的运用车间领导汇报。车间领导急忙与车务段有关部门紧急联系前方两个车站,开放一路绿灯。恰巧前方区间空闲,第一和第二站间铁路线路转为上坡道,列车在很大的线路阻力下逐渐自然减弱速度直至停车,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事后人们风趣地调侃Y大车是"差一点就成为地下工作者的人"。

后来,随着电阻制动、列尾装置等大量高科技设备的广泛运用及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逐步升级和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列车放飏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2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