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焊接一线的金牌教头

来源:中工网

初夏时节,记者在二十二冶焊培中心见到吴振坤时,他正拿着焊帽手把手地指导学员焊接。“这是我们集团新入职的员工,每年公司焊接岗位的新员工都要来这里接受培训。同时参加各种大赛的选手也要在这里集训。”

一把焊枪,二十三载,从拿起的那一刻,吴振坤便已置身“钢铁的熔炉”,将焊接事业化为终身职业,把创新传承融入平凡点滴。一个从普通焊工到集团首席“焊匠”,再到闻名行业的“金牌教头”,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焊接一线,璀璨焊花照映出一名装备制造人不凡的人生。

吴振坤带领徒弟们反复研究建筑用钢埋弧焊焊接工艺

1方寸熔池熔炼梦想

年,吴振坤来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走上了电焊工岗位。

焊接在装备制造领域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对焊接工人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当时,公司安排魏建林做吴振坤等新入职员工的师傅,手把手带他们。

“师傅是焊接领域的领军人,做他的徒弟,我们都感觉很荣幸。”回忆起自己的学徒时光,吴振坤目光坚定而深邃。“师傅对活儿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苛刻。他始终教导我们,干活要干好干精,很多时候,明明已经达到了合格标准,师傅却坚持说,还能更好,让我重新返工。”

“初学徒的时候,一同入厂的还有很多人,我知道自己不是最出色的一个,但我有不服输的那股劲儿,告诉自己干一行就一定要干到最好。”吴振坤笑着说,“师傅在做示范的时候,我仔细观察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微动作、熔池的成形和温度变化,把这些技巧慢慢积累起来,自己再去实践。”

“再难的焊接技术,只要认真观察焊接的每一个熔池,就能得到美观的焊缝。就像裁缝补衣服,每一针的宽度,决定补的衣服是否牢固、漂亮。”吴振坤立志要做一个能焊出牢固、漂亮焊缝的“钢铁裁缝”。为了争取在短时间内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吴振坤总是第一个走进培训车间,又最后一个出来,他虚心向师傅请教,反复练习,理论知识不扎实,他就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实践能力不足,他就反复在车间练习,有时候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看不懂哪就一遍遍看,找人问,查资料,总之是要弄懂它。”

“一开始练习电焊时,不太懂得保护自己,被焊花伤到眼睛是常有的事。吴振坤回忆说,那时晚上睡觉前都要用毛巾包住冰块冷敷眼睛,以减少疼痛。

尽管焊接工作很艰苦,但吴振坤始终满怀热忱。凭着吃苦耐劳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他逐渐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首席“焊匠”,从门外汉变成掌握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熔化极氩弧焊、药芯自保护焊等多种技能的焊接达人,成为公司的生产骨干。

年,他代表中冶集团参加当时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最大的比赛,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年,经过集团、唐山市、河北省层层选拔,吴振坤以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第六名,这个成绩打破了当时河北省最好的成绩。

盛开的焊花激发着吴振坤浓厚的兴趣,也舞动着他的青葱岁月。23年坚守一线,他的双手已无数次被超高温焊渣烫伤,留下了许多伤疤,但他觉得这些伤疤都是他的“勋章”,是他进步的见证。“我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有一个故事,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

手把手教授焊接技能已成为吴振坤的一个习惯

2小焊枪也能大作为

“吴师傅踏实、肯干、不浮躁,只要交给他办的事情,都干得很好。”这是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对他的评价,“对自己所焊的任何一个焊口,吴师傅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确保焊一道合格一道。”

凭借高超的技艺和极强的责任心,多年来吴振坤多次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很多事情至今仍被同事们啧啧称道:

年在莱钢立方米高炉循环水系统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件令业主头疼的事,在已投产的直径为毫米管道上,需要加一条毫米的旁通管道,高炉停产安装管道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管道安装时间要求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按照以往的工作方法,先将管道里的水向外排空,再安装管道。但这种方法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施工,达不到本次施工任务的要求和标准。如何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焊接,这令项目部所有人头大。

那几天,吴振坤脑海中设想了无数的方案,最终通过对管道结构的反复观察,根据1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平时的理论知识学习,一改常规的焊接手段,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例焊接工艺,并在仿真实验过程中一次成功。

“将管道上方的阀门关上,下方阀门适当打开泄压,形成密闭的负压容器阻止水外溢,同时用带水开孔、组对焊接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吴振坤利用大气压原理,实现管道满水节点,改进了传统操作方式费时费力的弊端,既充分满足了施工质量的要求,又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停产带来的上百万损失。

认真检查每一个焊缝

20多年扎根一线,让吴振坤积累了丰富的焊接经验,成为公司的焊接“大拿”,在公司遇到急事难事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他。

年,中国二十二冶承接了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改建项目,这是目前亚洲站房建筑面积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工程,二十二冶承担其P1-11轴区间钢结构工程深化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作、运输、安装等工作任务。此项目存在工程钢结构焊接量大、材质特殊、工期短、施工场地有限、多项工程交叉施工等众多施工难点,而施工过程中又来了一个难题,丰台火车站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暂时停工。

“马上安排吴振坤去北京!”当工程总工听说北京丰台火车站项目因焊接质量问题而暂时停工时,立即选派他去做焊接培训及指导工作。

到达现场后,吴振坤首先通过焊接试件考试,对每一位焊工的技能水平做了初步了解,针对他们的操作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参加焊接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端正职业态度、树立坚定的责任意识,这是保证焊接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吴振坤一改平日憨厚朴实的面容,在培训过程中一直保持严肃和专业。对于“临时徒弟”们的每一步操作,吴振坤都紧紧盯着。对焊前检查及处理、焊接参数调节、焊接过程的运条手法、如何控制熔池温度等,吴振坤都手把手地教,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这段时间里,吴振坤与项目上所有的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别人轮班,他却利用休息时间给徒弟们耐心辅导。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成功解决了丰台站项目焊接质量问题,得到甲方和监理的一致认可。

23年来,吴振坤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游泳馆工程、曹妃甸首钢集团建设工程、北京国贸等十几项国内重点工程和城市地标性建筑,用自己的一手工艺解决众多疑难杂症,真正打造出吴振坤的焊接品牌。

认真做好每一项焊接作业是吴振坤多年的坚守

3璀璨焊花映亮创新路

工作以来,吴振坤一直奉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学技术、练技能,大胆进行生产技术革新,为企业节约了焊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QGJD是目前国内强度级别较高钢材,焊接时容易产生力学性能不达标和裂纹等缺陷。吴振坤在做QGJD60毫米厚板试件焊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第一次焊接时为了控制线能量,他利用小电流低电压快速焊接,在做力学性能实验时,强度和塑性指标都合格,但焊缝区的低温冲击韧性数值远远低于标准值,这也是他们在做百余件工艺评定试件中第一次受到挫折。

他和同事们经过分析研究开始了第二次实验,这次采用对试件焊前预热焊接过程中保证层间温度和焊后采取缓冷的一些辅助措施,但还是不达标。

第三次实验,失败;

第四次实验,失败;

第五次实验,失败;

……

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让吴振坤这个焊接老将感觉到无从下手,但他没有因此放弃,一次次翻阅书籍查找资料、调整焊接方案、更换焊接材料、调整电压,终于QGJD焊接时韧性不足的弊病被解决了,此项工艺也申报了专利。

“困难一定会有,只要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就能把问题解决掉,创新是无止境的。”对于取得的创新成功,吴振坤始终不愿将功劳“据为己有”,一次次强调团队的重要。

年,在公司承接的西气东输淄博天然气工程中,管道施工技术要求高,要求使用纤维素焊条,采取向下焊的工艺进行施工,且X射线探伤合格率达%,无论新材料的使用还是焊接工艺,对当时的二十二冶来说都是第一次,众多“焊匠”都心中没底。谁来?面对挑战,吴振坤挺身而出,与另外7位同事组成突击队,第一批进入项目。

针对厚度6.4毫米管道焊接,吴振坤大胆尝试,经过7天的焊接试验,发现把间隙控制在2-2.5毫米范围内,焊接电流增加到80-90A时,焊接速度快且背面成型美观,X射线探伤合格率达到%,他把这套新工艺传授给了同事,使整个焊接队伍的施工速度和质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和高度,得到了业主和其他参建单位的好评,为企业争得了荣誉。

“每一道焊缝不仅自己看着漂亮,他人看着舒服,还要保证内在质量。”一说到工作,吴振坤马上就变得严肃起来。

23年来,吴振坤苦心孤诣,守正创新,研究发明了二氧化碳自动焊小车、电解槽强磁场焊接工艺创新、燃气管道带压不置换焊补、供水管道带压补漏技术、氩弧焊大直径管道内送丝摇臂焊、小直径管道摆动托丝盖面技术、大型铸件焊补技术、RMD金属粉芯高强管线钢根焊技术等多项工艺技法。

吴振坤为学员们讲解焊接技巧

4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焊工

在吴振坤眼中,只有做好传承,技术才有价值。

“一个企业光靠几个技术好、手艺强的人不可能提高整个企业的职工素质,我个人能取得些成绩,也是靠公司给我机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超越我,能为公司培养更多更好的焊工。”

年4月,以他名字命名的“吴振坤焊接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围绕焊接技术攻关、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解决生产过程中各类焊接难题和培养高技能焊接人才开展工作,通过言传身教使学员熟练掌握每种焊接方法,让学员学得到、用得到。

针对焊工比赛,吴振坤根据转角20度仰板比赛项目的变化,制定了与以往仰板对接比赛项目不同的焊接手法,在保证内部质量的同时使外观分数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多年来,吴振坤将自己的焊接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焊工。经他培训的学员,1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人被授予省市技术能手,其中学员裴庆祝在全国铝业杯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多人在省市级多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更成为企业生产的中流砥柱。

“看着徒弟们都能独当一面,很有成就感。”吴振坤说。(据《河北工人报》报道文/河北工人报记者赵伟龙图/河北工人报记者杨磊涛)

责任编辑:姚怡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1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